阳东区正在打造现代化新城区。
阳东区委副书记、区长李坤接受本报全媒体记者专访。
一把手专访
日前,阳东区委副书记、区长李坤接受本报全媒体记者专访,畅谈“十四五”开局之年阳东区如何积极对接融入“双区”建设,在优化提升三大发展平台、谋划搭建三大运营平台、建立健全三项工作机制方面发力攻坚,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三大超百亿产业集群,建设新能源产业集群,争当阳江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滨海城市建设排头兵。
记者:阳江东部东临粤港澳大湾区,该区域的发展已列入省规划布局。作为阳江东部重要组成部分,阳东将从哪些方面发力攻坚,筑牢承接“双区”辐射的平台基础,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
李坤:阳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对标省、市关于阳江东部的发展布局,在全力抓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工作安排落实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扎实推进新一轮基层党建三年行动计划,以党建引领带动乡村振兴、改革发展等各项工作,凝聚阳东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
二是优化提升三大发展平台。做优阳江东部(阳东)园区发展平台,以广东阳东经济开发区为依托,在周边再谋划拓展南北片区的开发建设,积极探索与大湾区城市或企业共建“产业飞地”,推动阳江东部启动区落地,全力为承接“双区”产业疏解提供新空间;做优阳江东部(阳东)现代化城区发展平台,在建设完善广雅片区、高品质打造滨河片区基础上,推进雅韶片区建设,打造成为新的宜居发展平台;做优滨海旅游发展平台,以东平镇为核心,重点推进大澳渔村、珍珠湾等景区景点建设,同时延伸串联新洲、大沟、雅韶等镇的红色、绿色、古色和饮食、文化等资源,打造一批串点连线精品旅游线路。
三是谋划搭建三大运营平台。搭建城市综合开发运营平台,全面盘活、整合城区各类优质资产资源,进一步提升民生发展服务和城区运营管理水平;搭建园区产城融合运营平台,为园区注入优质资源资产和提供生产、生活服务性配套,运用市场化手段打造现代产业新城;搭建土地收储开发运营平台,强化区土储中心的功能和作用,回收、盘活、整合优质存量土地,形成土地收储开发运用的闭环。
四是建立健全三项工作机制。建立健全重点工作落实、重点项目推进和乡镇财政管理三项工作机制,完善统筹推动和协调督办机制,推动各项重点工作落地落实,明确镇的事权和支出责任,激活乡镇经济活力。
记者:我市已纳入珠中江阳都市圈,阳东如何结合自身产业优势,积极参与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建设,加快打造大湾区产业发展重要延伸区?
李坤:阳东积极承接大湾区产业疏解拓展,不断深化与珠海、中山、江门合作,大力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加快打造融湾接带先行示范区和大湾区产业发展重要延伸区。
一是抓好园区综合承载能力提升。重点以创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为指引,加大阳东经济开发区扩容力度,抓好合作共建项目建设,推动园区与周边镇区融合发展,增强配套服务功能,建设“产·城·人”深度融合的新型园区。
二是抓好传统产业优化提升。重点支持企业研发新产品,开创自主品牌,推动传统五金刀剪产业向五金器具、厨卫设备等拓展产品线,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深度整合拓展线上线下销售端,支持培育相关产业和行业的头部引领企业。
三是抓好三大超百亿产业集群培育工作。积极对接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带的规划建设,着力承接和引进更多有规模效应、产品技术含量高的优质项目,重点打造高品质紧固件、机械装备、电子电器等三大超百亿产业集群。
四是抓好新能源产业集群项目建设。重点推动中节能南鹏岛海上风电项目年内全部建成并网发电,力促帆石一、帆石二海上风电项目年内动工建设,规划建设新能源科技产业园,发展核能上下游等相关配套产业,在东平镇及其周边着力打造新能源新城。
记者:我市不断优化城市空间格局,推动向东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交通快捷圈、城市协作圈,阳东区在加快打造阳江东部宜居样板方面有哪些举措?
李坤:我们按照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的目标,以东城、北惯、雅韶、合山和红丰5个镇为主体,下大力气谋划打造阳江东部(阳东)现代化新城区。
现代化城区新发展平台包括那龙河两岸东城和雅韶向南向海发展片区、那龙河与湾头河一岛两岸的北惯新产城融合片区,目前已纳入市的空间规划编制。我们将依托深茂铁路阳东站和西部沿海高速雅韶出口等交通枢纽,重点抓好迎宾大道、S297线等工程建设,配合推进广湛高铁等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城区新发展平台的综合承载和外联内畅能力。同时抓好竹篙山森林公园、许鸿飞雕塑公园、尖山郊野公园和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示范园、那龙河碧道美的置业段、碧桂园段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擦亮阳江东部宜居样板区的金字招牌,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一线走访
老树发新枝
新树结硕果
——阳东区产业转型升级现场走笔
四月的春意盎然映衬着发展的热潮。在阳东区,项目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展开,企业也开足马力赶订单,传统产业开新花、新兴产业结硕果、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城市配套渐趋完善……
走进金辉刀剪的各个生产车间,处处都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工人们正娴熟地操作机器赶制国内外客商的订单,等待装车的货品成行成列垒放在仓库。
董事长钟敏领着记者来到一排自动化焊接机前,在订单排得满满的今年,这些可谓是提高生产效率的“神器”。技术人员告诉记者,一台设备一天能自动焊接3000把刀剪,节约人力60%以上。
钟敏介绍,各级党委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暖企扶企政策措施,让刀剪行业克服疫情影响化危为机,企业产能和销售额普遍提高。企业将更多资金投入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应对市场变化和“订单潮”。
去年,金辉刀剪收购“王麻子”,成为业界热议话题。“从目前的态势看,金辉的生产能力和技术,可以很好地为王麻子这个老品牌赋能。”钟敏说,“王麻子”的新产品已经在线上线下多个渠道销售,他们也将投入更多的资源进行品牌运营,开拓国内市场。
老树发新枝,新树结硕果。近年来,阳东区委、区政府抢抓“双区”建设、“双城”联动机遇,在推动五金刀剪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服务好国家布局在阳东的重大能源项目建设的同时,全力谋划打造高品质紧固件、机械装备、电子电器等三大超百亿产业集群。
在广东欣科兴五金制品有限公司,2500平方米的螺丝生产车间内,130台机器整齐排列,一根根钢材通过传送带输送到机器内,随着机器运转,一个个成形的螺丝从机器另一头“吐出”,生产参数也随即显示在屏幕上。
相较于忙碌运转的机器,车间却只见几个工人,他们正有条不紊地在机器间来回查看机器运转情况。据介绍,这个自动化生产车间在正常情况下,一个班次也只需十多名操作工,日产量最高可达60亿个螺丝。
欣科兴公司是阳东区从东莞引进的紧固件企业,主要生产高品质五金螺丝、弹簧等产品,应用于通讯器材、精密仪表等领域。它是大疆公司在紧固件配件方面的国内最大供应商,客户群还包括戴尔、联想、华为、亚马逊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据了解,欣科兴公司从拿地到全面投产,用时不足一年。2018年签约落户阳东,2019年开始投资建厂,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仍在2020年10月就开始投产,今年年产值目标是1.5亿元。“我们办工商执照,园区工作人员上门服务,当天就能办好!”谈到这里的营商环境时,公司董事长特助唐凌松由衷地赞叹。
阳东区积极对标珠三角地区营造优质营商环境,实现一般项目从注册到建成验收全流程的审批时间控制在38个工作日内,建立“一企一档”管家式服务模式,做到企业办事不出园区,跑腿不用多次,咨询不看冷脸,办证不需请客。
企业快马加鞭忙生产、项目抢抓时间促建设,折射出的是阳东区奋力推动“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的昂扬姿态。
而这样的“阳东速度”,加速了百亿高品质紧固件产业集群的崛起。
记者了解到,至目前为止,短短三年时间,园区引进落户阳东紧固件产业基地的企业已达116家,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值将超100亿元。
“产业集聚、产业链完整不仅方便企业就地采购,完成产品的生产和深加工,节省物流成本,同时也更容易撬动大企业投资落户。”欣科兴公司董事长邱勇对在阳江投资发展充满信心。
产业核心在人才,要让人才进得来、留得住、生活好。设在工业园的粤德合作职业教育与培训中心,设有机械设计制造、数控技术等四个专业和14个培训模块,为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
安居才能乐业。驱车行走在阳东区,竹篙山公园等城市“绿肺”和那龙河碧道等工程加快推进,城市交通、公共服务、生活环境等设施提档升级,产业和人口聚集能力显著增强。
“工厂投产后不久,我就在广雅路买了房子。阳东适合搞生产,宜业;同时这里空气好、环境好,配套好,宜居。”唐凌松说。
阳东区坚持规划引领,推进产城融合,全力建设依山傍水、满目绿色的阳江东部(阳东)现代化城区。据统计,阳东滨河片区新建小区的数百套房产已被园区落户企业或员工购买,使企业的核心管理和技术人才愿意留在这里安居创业。
绘蓝图
展望阳东“十四五”
主要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
四个加快
1.加快打造大湾区产业发展重要延伸区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形成高品质紧固件、机械装备、电子电器三个超百亿高品质紧固件产业集群。
优化提升传统产业,进一步提高五金刀剪产品竞争力和附加值,加快食品行业技术改造,抓好木器加工基地建设。
做强产业发展平台,加大阳东经济开发区扩容力度,加快产城融合步伐,建设完善全生命周期公共技术服务体系。
2.加快创建融湾接带先行示范区
加快基础设施硬联通,积极推动赣深高铁、深珠城际轨道延伸至阳东,加快推进广湛高铁阳东段等工程建设。
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与“双区”投资和贸易规则相适应的制度体系,深化“放管服”改革。
深度融入“双区”产业分工体系,积极承接大湾区产业外溢转移,打造服务“双区”建设的清洁能源、优质生活用品等重要基地。
积极参与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建设,主动拓展与珠海、中山、江门合作路径,推动阳江东部启动区落地,全力融入珠海—江门大园区建设规划,深化教育、医疗等领域交流合作。
3.加快建设更加宜居滨海阳东
提升城镇宜居品质,高品质打造广雅片区、滨河片区、雅韶片区,全力打造阳江东部(阳东)现代化新城区。
大力建设富美乡村,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扎实推进10万亩连片海水养殖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狠抓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和完善“三线一单”生态环境空间分区管控体系,强化河湖长制、林长制。
4.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幸福平安阳东
提升群众就业实现富民,推动“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高质量发展,健全终身职业技能培训等制度机制。
优化公共服务实现惠民,在“十四五”规划发展期间建成区第一小学、阳东金湾学校、凤凰中学、区妇幼保健院新院、区第二人民医院、区公共卫生医院(应急救援医疗中心)等项目。
统筹发展和安全实现安民,深入推进平安阳东建设,巩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
■ 总策划/杨国华 ■ 执行策划/邓永鸿
■ 文字/费先霞 林显军 苏筹 林智慧
■ 图片/李向东
扫一扫看更多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