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01版)“我们不仅提供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帮助专业镇搭建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主体。”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以来,专业镇内新认定18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7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斑节对

一“镇”兴一方 聚产强县域

——我市以创新型专业镇建设赋能县域经济发展纪实

2025-07-08 来源:阳江日报


                     红丰镇种植户在察看菠萝蜜长势。 袁荣泽 摄

■ 阳江日报记者/陈思捷

仲夏时节,漠阳处处涌动产业活力。广袤田野间,农户们忙碌收割各类特色农产品,现代农业机械在阡陌间穿梭作业;智能车间里,合金材料在大型设备下火花四溅,精密仪器实时监测着数据;商贸物流枢纽中,特色商品集聚,电商直播让“土特产”走向全国大市场。

乘着“百千万工程”的东风,我市将创新型专业镇建设作为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立足区域资源禀赋,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构建起“产业特色化、创新体系化、发展协同化”的专业镇发展新格局。截至目前,全市累计获批专业镇达5个,形成“2个先行示范镇+3个新建镇”的梯队格局,覆盖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海洋经济、商贸产业等大领域,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政策活水精准滴灌

差异化培育特色产业

6月末的阳春市陂面镇骄阳似火,漠阳江畔的沙土地里,白玉淮山迎来了收获的尾声。在三朗淮山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分拣区内,满载淮山的小板车有序排列,十余名工人忙碌穿梭,将5000余公斤淮山搬上货车,这些带着泥土芬芳的淮山,即将奔赴珠三角的餐桌。“今年2月起就开启收获季节了,高峰时一天能收2万多公斤,现在已近尾声,预计7月全面收完。”合作社负责人郑宏律介绍。

在种植基地里,农户们手持细长铁铲,沿着淮山藤小心挖掘。随着泥土被铲开,一根根粗壮笔直的白玉淮山逐渐露出真容。“漠阳江边的沙质土壤特别适合种淮山,种出来的淮山个头大、口感粉糯清甜,很受市场尤其是餐馆的欢迎。”正在采收的农户张伯说。

多年来,陂面镇在淮山产业上精耕细作,成果斐然。不仅成功斩获中国“绿色食品”标志,打造出“三朗淮山”品牌,还被授予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淮山专业镇。截至2024年末,陂面淮山产值约1.9亿元,带动农户人均收入达2万元,成为乡村经济腾飞的强劲引擎。作为2023年我市首批建设的省专业镇之一,陂面镇在创新型专业镇建设中的成就,生动阐述了我市创新型专业镇建设的培育路径。

“每个镇的产业基因不同,必须差异化定位。”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年底,市科技局出台相关方案,明确三年建设目标、七项重点任务等,加快建设形成一批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创新型专业镇。随后,该局组织专家团队对获批建设的专业镇建设镇开展深度调研,建立“储备-培育-申报-建设”四级培育机制,明确差异化发展路径。如陂面镇重点发展淮山种植与加工,阳春市马水镇主攻先进装备制造与新能源特色产业,阳东区红丰镇致力建设商贸集散基地等。同时跟进了解专业镇落实规划情况,定期督促报送进展情况,积极帮助解决创新发展的堵点,确保规划实施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

科技赋能提质增效

创新驱动产业升级

专业镇建设的核心在于科技创新。在推进专业镇建设过程中,我市尤其注重科技支撑能力的提升。为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提升各专业镇创新能力,在2024年科技支撑“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项目中,我市设置专业镇建设专题,安排200万元资金支持陂面镇、马水镇等首批专业镇建设。

“我们不仅提供资金支持,更重要的是帮助专业镇搭建创新平台,培育创新主体。”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以来,专业镇内新认定18家高新技术企业,新增7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斑节对虾良种规模化培育技术研究与应用”等一批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现代化厂房鳞次栉比,重大项目加速推进,生产线高效运转……走进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平冈镇,创新创业的气息扑面而来。近年来,该镇聚焦制造业当家,不断塑造发展新优势,逐步形成了以先进材料、风电装备制造两大产业集群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

平冈镇是我市专业镇建设的新建镇之一。该镇围绕打造“镍合金为主,兼顾发展铬合金、铝合金、硬质合金”的合金材料产业集群,全力搭建高能级创新服务平台,镇域内有特色产业龙头企业12家、高新技术企业4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0家;建有1个国家级产业化基地,拥有市级研发机构44家,省级研发机构19家,可提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经验、人才资源、技术资源、环境平台资源等集聚资源合作服务,成为推进镇域产业技术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

一“镇”兴一方,一方促全盘。从首批专业镇建设的初见成效到新兴专业镇的创新发展实践,在推进专业镇建设中,我市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通过政策扶持、平台搭建、主体培育、成果转化等多措并举,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让创新基因成为区域发展的“强引擎”。

产业融合延伸链条

激活乡村振兴动能

在阳东区红丰镇菠萝蜜基地,果香飘溢昭示着又一年的丰收季来临。阮氏精品菠萝蜜园负责人阮牛,这位从父辈手中接过种植接力棒的新农人,一早便穿梭于繁茂的果树间。只需目光一扫或轻叩果皮,他便能精准判断出菠萝蜜的成熟时机,而后熟练地将果子采摘下来,运往临街店铺。

“现在正是菠萝蜜上市的最佳时候。”阮牛介绍,每年的5月到9月是盛果期,基地精选了当地最为知名的本地品种“红丰一号”,得益于红丰镇优越的气候与肥沃的土壤,菠萝蜜口感香甜、果肉紧实,在市场上备受青睐。

为了更好地拓宽菠萝蜜等特色产业销路、提升产品附加值,红丰镇引导企业建设小型冷库以及真空冷冻干燥技术深加工生产线,研制生产冻干菠萝蜜、冻干菠萝蜜脆条等产品,延长菠萝蜜的贮存周期。同时,驻镇帮扶工作队联合广东省海洋大学专家团队开展菠萝蜜产果质量专题研究,创新研发出深受群众喜爱的菠萝蜜酥等产品。此外,组织举办菠萝蜜文化节,带动农户销售农产品超百万元,激发农户扩大种植规模的积极性,推动农民增收致富。

“专业镇建设不仅提升了乡镇经济活力,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持续的动力。”红丰镇镇委委员梁进通表示,该镇锚定“商贸兴旺、宜业宜居”的目标定位,聚焦商贸专业镇建设,成立了专业镇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支撑,以优势农业、工业产品为特色,全力打造“市郊商贸强镇”和“田园风情小镇”,形成公共服务体系完善、产研学合作丰富的专业镇产业集群。

在专业镇建设中,该镇强化培育智能电器、五金刀剪、木器制造等本土优势企业,抓好企业“小升规”培育工作,推动企业稳定生产、达产、扩产;充分利用红丰中路升级改造成示范主街的有利条件,重点打造具有商贸特色的街区、夜经济街区,完善周边配套基础设施。同时,大力推广“漠阳香”丝苗米、菠萝蜜、澳洲坚果等本地特色农产品,打造红丰本地现代农业“三张名片”,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从田埂到车间,从农户到创客,我市专业镇建设正在激活乡村振兴的“神经末梢”。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推进“产业特色化、创新体系化、发展协同化”,让专业镇建设与县域经济深度融合,助力更多特色产业成为富民强镇的支柱,在漠阳大地书写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新篇章。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