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西祥光制帽有限公司引进的8台进口绣花机,近200个机位可以同时绣花。 梁文栋 摄
■ 阳江日报记者/盘聪颖 林可欣
6月27日,2025年“阳商·市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召开,围绕“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助推阳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主题开展深入交流。轻工纺织业作为我市“4+4+X”现代化产业体系中4个百亿级产业集群之一,市服装鞋帽行业商会有关负责人在会议中表示,要通过建设产业园、完善产业链、推动数字化转型等方式,让轻工纺织业焕发新活力。
现代服装鞋帽产业是我市轻工纺织业的“底色”。时间回到30年前,“乔士”“歌达漫”“波士发”等知名服装品牌相继诞生,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曾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率先跃上浪尖。无奈市场风云骤变,阳江服装鞋帽业进入了一段低谷期。然而,阳江“服装人”从不缺乏迎难而上的闯劲。
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上,我市多家服装鞋帽企业通过技术革新、打造品牌、拓展市场等方式找准追赶方向,助力我市服装鞋帽行业的发展领域不断壮大,一场静水深流的“转型”正在裁缝针脚间展开。
向“质”图强
打造制衣工艺精准到
毫米的“智能工厂”
6月24日,记者走进阳江市金彭制衣发展有限公司,在车间内看到,一道红色的激光在布料上灵巧游走,仅用3秒就切割出对称的裤袋形状;智能裁床依据数字版型飞速切割,电子显示屏的数据实时显示,将工序误差控制在0.5毫米;智能吊挂系统正运送着半成品裤子穿梭于36个工位之间,缝纫工人们动作利落,每条吊挂线日均生产近800条裤子……近年来,该公司打造了从原材料、裁剪、缝制、整烫,到成品仓储数据追踪和计时的“智能工厂”,以技术革新带来了效率跃升。
“做好一条裤子,需经108道工序,每一步都马虎不得。”公司副总经理梁忠告诉记者,该公司于1988年成立,专注于西裤、休闲裤、牛仔裤等男士裤类领域。从家庭作坊发展成为“智能工厂”,该公司坚持以产品质量取胜,吸引了海澜之家、柒牌、UR等10余个国内知名品牌与他们建立贴牌加工合作。
随着品牌不断“加单”,而老师傅们陆续退休,该公司曾一度陷入“招工难”的局面。“引进先进智能自动化设备是我们的必由之路。现在越来越多懂电脑技术的年轻人加入队伍,我们同时打造了服装设计团队,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新活力。”梁忠说,目前该公司的机械化率超五成,产能提高了六成,成本降低了三成,不仅解决了招工难题,提高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还有效保障了客户订单稳定供应。该公司每天可以出品1万条裤子,年产值达到6亿元。
有了技术支持,2017年,该公司在阳江高新区建立了现代化智能厂区,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持续引进智能自动化设备。同时,该公司积极发挥企业力量,在阳东红丰、阳西程村等地建设“田头制衣车间”,把新技术、新理念带入乡镇,并为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
“公司按件计酬,自从有了自动化流水线,我的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了,一个上午就能收入200多元。”员工钟锦丽开心地说。
向“新”突破
电商销售和建立品牌
并驾齐驱抢“先机”
目前,我市服装鞋帽行业以小微企业居多,由于产业集聚度低、缺乏成熟的产业园支撑,大多企业长期以代加工和低附加值生产为主,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并不多见。为突破这一困境,部分企业主动求新求变,向其他细分领域深耕,从研发新产品、创建自主品牌方向“突围”,力求增强市场竞争力。
帽袋制造是阳西县重要的产业之一。6月25日,记者来到阳西祥光制帽有限公司产品展厅,千余款风格各异的帽子琳琅满目。该公司总经理吴启贞拿起一顶工装帽,轻触帽檐开关,LED灯瞬间亮起。“这是我们2018年获得国家专利的产品。我们还研发了具有蓝牙功能的安全帽、具有GPS定位功能的新型帽子等产品,均获得了国家专利。”吴启贞自豪地介绍着。
吴启贞说,该公司于2009年成立,坚持海外定制加工业务与自主品牌推广并驱发展。这源于公司成立之初,他察觉到珠三角地区帽袋产品销售已饱和,便先行尝试进军电商市场。由于具备价格优势,他在阿里1688和百度等电商平台投放广告后,反响巨大,当年便赚到了“第一桶金”。2011年,吴启贞又通过阿里国际站等境外电商平台售卖产品,期间,一名土耳其客商被产品吸引,专程来到公司,了解到公司的帽袋质量好、价格合理后,当即决定下单300万顶帽子。
在他人眼中,吴启贞享受了“时代的红利”。而他认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8年,吴启贞从低端帽袋加工转型中高端产品制造,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设备,形成集设计、裁剪、缝制、整烫、包装等为一体的作业流水线,产品质量大大提升,并与迪士尼、FlLA、PlNK、HelloKitty等国际品牌形成合作。与此同时,吴启贞建立了自主品牌并大力推广,在国内外电商平台销售,涵盖针织帽、冰爽帽等20多个系列产品,年销量达800多万顶,年产值达5000万元。
“电商行业的发展,为我们带来了更多发展机遇。而打造自主品牌,正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吴启贞表示,作为阳西县帽袋行业协会会长,他深刻地感受到我市营商环境越来越好,他们公司将坚持走好品牌建设之路,以“线上+线下”推广方式,致力于带动更多阳西帽袋企业往自主品牌高端产品制造方向发展,进一步拓宽销售市场。
向“高”而攀
助推阳江服装鞋帽企业
竞逐海外市场
得益于我市服装鞋帽产业链完善,越来越多服装企业正在谋求更广阔的发展市场。位于阳东区裕东七路的阳江市铭阳服饰实业有限公司同样瞄准了海外市场,自2009年创立以来,累计服务国内外客户超300家,年产量300万至500万件。
6月26日上午,记者走进该公司的生产车间发现,整齐的缝纫机规律运转,老师傅们操作电剪刀飞速裁剪,电剪声与缝纫机嗡鸣交织,布料上留下整齐的刀痕。“前不久,我们刚完成了一批发往美国的休闲运动服订单。”该公司负责人关则畴告诉记者,因产品质量良好,他们常与国外知名品牌“打交道”。
关则畴介绍,他们公司是一家集服装设计、生产、营销于一体的专业服饰企业,业务覆盖国内与海外市场,贴牌代工、团购、电商运营、外贸多线并行,其中出口量占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产品主要销往俄罗斯、中亚、北美等地。
从精选柔软亲肤的面料,到手工反复调整版型,再到细密均匀的针脚,无不彰显着“阳江制造”的匠心,这正是我市服装鞋帽行业发展的生动注脚。记者从市服装鞋帽行业商会了解到,目前我市服装鞋帽企业约有500家,总体发展势头良好,中东、非洲等海外批发商成为“常客”。
市服装鞋帽行业商会会长黄思源表示,我市服装鞋帽行业仍存在技术升级缓慢、专业工人短缺、产业集聚度不足等问题。他认为要建设专业化产业园,推动上下游企业抱团发展,形成完整产业链。此外,应组织本地企业打造“阳江服装”区域品牌,提升轻工纺织业的影响力,并建设服装产业集散地,从而形成集聚效应、擦亮特色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助力阳江服装鞋帽行业实现从传统加工向品牌化、规模化发展,走向全球市场,为阳江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