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将鲜蹦活跳的金鲳鱼从深水网箱捞上渔船。 梁文栋 摄
阳江日报讯(记者/杨辉南)7月3日上午,在我市大镬岛深水网箱养殖基地,成群的金鲳鱼跳跃翻滚。工人将金鲳鱼从深水网箱捕捞到渔船,通过环环相扣的运输链条,让阳江海鲜畅销粤港澳大湾区。这标志着我市首次“国企+民企”深水网箱养殖合作成功。
去年,阳江市牧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发挥国企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的优势,建设一批重力式网箱,并充分利用好省支持的“补改投”资金,与民营企业阳江海纳水产有限公司开展养殖合作,探索我市深水网箱养殖新模式。2024年下半年以来,合作项目共投放鱼苗550万尾,预计今年产量达2200吨,产值超过7000万元。
阳江市牧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是市交通投资集团围绕我市海洋牧场总体布局成立的二级子公司,属于阳江市现代化海洋牧场一级开发平台,可以发挥在现代化海洋牧场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主导地位,围绕“种业-装备-养殖-加工-流通-市场-品牌”链条,推动阳江市现代化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建设与升级,实现协同发展和价值提升。
收鱼现场,阳江海纳水产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华健看着刚收上来的金鲳鱼,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他说,这次合作既发挥了国企的政策和资金优势,也发挥了民企的装备、技术和渠道优势,搭建了从养殖生产管理到流通加工的全产业链运营模式,为阳江探索海洋牧场建设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发展模式。
“此次合作依托现代化海洋牧场一级开发主体、链主企业组建产业发展联合体,形成融通的创新生态,符合现代化海洋牧场的产业发展需求。”一同前往收鱼现场的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学院教授、阳江市牧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叶锦韶表示,
海洋牧场建设涉及用海、种业、装备、养殖、流通、加工、销售等环节,市一级开发平台可以有效整合产业链,打通海洋牧场建设的难点、堵点,搭建起更完善的养殖平台,为企业和养殖户提供更完备的养殖配套服务。
“‘国企+民企’只是公司推动海洋牧场建设的途径之一。”阳江市牧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守庆表示,公司将继续发挥市一级开发平台的优势,利用“补改投”资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搭建好养殖平台、完善配套设施,以“国企+民企”“国企+合作社”“国企+农户”等多种联农带农模式,通过合作、租赁等方式开展深水网箱养殖,进一步降低深水网箱的养殖门槛,吸引更多的人才、资金投入海洋牧场建设之中,耕海牧渔,打造“蓝色粮仓”。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