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番茄沙司虽然标注“不添加”,但在配料表中还是出现了食用香精。

新版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发布,两年过渡期后禁用“零添加”,市人民医院专家提醒——

商标包装“套路”多认准“两表”不上当
2025-04-16 来源:阳江日报

一款番茄沙司虽然标注“不添加”,但在配料表中还是出现了食用香精。 吴晓霞 摄

市民在超市选购调味品。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50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和 9项标准修改单。其中最新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设置两年过渡期,明确预包装食品不允许再使用“不添加”“零添加”等用语对食品配料进行强调。“零添加”背后原来全是套路,相关话题引起市民热议。

记者4月10日调查发现,超市货架上,标榜“零添加”的食品随处可见,然而仔细查看备注、配料表等,才发现商家标识的“零添加”具体含义各不相同,并非市民理解的不含添加物。在相关食品安全标准正式生效前,市民该如何绕开“零添加”的文字游戏,健康科学地选购预包装食品?记者专程采访市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主任医师冯自由,为市民提供“识别手册”。

■ 阳江日报记者/吴晓霞

走 访
调味品最爱标注“零添加”

4月10日,记者走访市区多家超市发现,食品货架上,不少调味品、乳制品、果脯等均将“零添加”的醒目字样印在商品的外包装上。然而,记者凑近一瞧,这些商品“零添加”的具体含义各不相同,有的商品仅在不起眼的地方用小字加以解释,有的商品则在“零添加”附近标注了零蔗糖、零防腐剂、零脂肪、零着色剂等字样。

在食品相关商品中,酱油、蚝油、料酒、醋等调味品标注“零添加”的现象最为普遍。在东风三路一家超市,记者看到超市销售的多个知名品牌产品上均标注着“零添加”。如某品牌一款山西陈醋的包装上显著标注了“零添加”,包装另一侧却用小字标注“0%添加防腐剂(苯甲酸钠、山梨酸钾)”。一款蚝油包装正面标注“零添加蚝油”,没想到后面还标注“以下成分无添加:防腐剂(山梨酸钾、苯甲酸钠)、甜味剂(三氯蔗糖):含量未检出”。某品牌的酱油在包装标注“0添加”,下方写着“0防腐剂、0甜味剂、0农残”,并附加宣传语,以佐证其“更健康”。

在果脯区,“零添加”是常见的宣传字眼。如一款山楂果片,包装右侧标注“0添加色素、防腐剂”。一款黄桃果脯包装右侧标注“原料只有黄桃、白砂糖、麦芽糖,其他没了”,以增加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

在乳制品区,“零添加”有了更多新含义。以一款酸奶为例,其包装袋正中央标出大大的“0”,下方则进一步说明特指“0蔗糖”。一款益生菌风味发酵乳在瓶身中间用大字打出“0添加”,右下角则用小字标明“不添加明胶、合成色素、甜味剂”。在包装零食区域,类似的宣传方式同样随处可见。

现 象
“零添加”≠“没有添加物”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少“零添加”标注的背后其实套路满满。一类是将“零添加”和商标混杂,误导消费者。如前段时间备受争议的“千禾0”酱油就属于此类。不久前,“千禾0”酱油因检测出镉引发市民关注后,有市民随即发现,“千禾0”不过是企业注册的商标。

对更多标榜“零添加”的产品而言,“零添加”附带众多限制条件,与消费者以为的“没有添加物”相差甚远。如一款番茄沙司正面包装上赫然标出“0添加”,背面包装也再次用红字强调“浓醇番茄味,简单不添加”,但在配料表中,还是出现了食用香精这种食品添加剂。仔细查看标签下方,记者才勉强看到一行小字,原来所谓的“0添加”是指生产过程中无直接添加防腐剂山梨酸钾、苯甲酸钠,人工色素日落黄、诱惑红。

多个酱油产品在包装上的“零添加”几个大字旁用小字标注着,零添加是指没有添加苯甲酸钠、山梨酸钾这两种特定的防腐剂,但仔细看产品配料表,仍可见谷氨酸钠、三氯蔗糖等其他添加剂。在一款山西陈醋的包装上,“零添加”标注仅指防腐剂,产品依旧含焦糖色、三氯蔗糖等添加剂。

此外,一款原味无添加的风味发酵乳,配料表上标有白砂糖。多款主打“零蔗糖”引导消费者理解其为完全无糖的酸奶产品也值得警惕:零蔗糖只是指生产过程中不添加蔗糖,不代表产品无糖,配料表有的果泥本身就有糖类,有的使用代糖。

建 议
配料表、营养成分表才“靠谱”

“目前市面上很多生产商家都会标上‘零添加’用于自我宣传,但实际上,所谓的‘零添加’是伪概念。”冯自由提醒市民,有的产品标注“零蔗糖”并不意味着它不含别的糖,有可能加了麦芽糖、果糖、葡萄糖、三氯蔗糖等其他糖类或代糖、甜味剂。有研究表明,使用其他糖类或存在更高的升糖指数风险,比如葡萄糖、麦芽糖的升糖指数比蔗糖还高。含代糖类、甜味剂等的食品,超量摄入或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零添加”不靠谱,作为消费者,如何才能健康科学地选购到自己想要的食品?“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看食品标签。”冯自由建议,消费者如果想要了解食品的真实属性,在购买商品时,可以仔细看食品标签的配料表、营养成分表等信息。通过配料表,消费者可以了解食品中每一种配料,包括食品添加剂的真实使用情况;通过营养成分表,消费者可以充分了解食品的营养信息。如患有糖尿病、肥胖症等慢性病人群,可少选或不选糖与饱和脂肪含量高的食品。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