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香云纱晒场。
工人根据丝绸的染晒程度放入相应的薯莨水池中浸润。
晒场上工人将丝绸铺在草地上。
在阳春市合水镇茶河村,占地130亩的晒莨场坦然接受着夏日的灼热阳光。蚕桑香云纱产业生态农业示范园的5个晒莨场,正铺晒着匹匹丝绸。
工人将晒好的丝绸卷好折叠。
香云纱科普馆展出的香云纱。
这些丝绸名为香云纱,俗称云纱。它的制作工艺独一无二,先用广东特色植物薯莨的汁水对桑蚕丝绸涂层,再敷上富含硫化铁的河泥(以顺德伦教段的河泥最佳)包裹暴晒。穿着它走路,会发出“沙沙”声响,得名“响云纱”,后来称为“香云纱”。
作为纺织品中唯一用纯植物染料染色的丝绸面料,香云纱在纺织界有“软黄金”的美誉。它的质地挺爽柔润,轻薄不易起皱,柔软而富有身骨,经久耐穿。它制作不易,需要历经14道工艺和36次染整,其间浸莨水、晒莨等步骤只能人工操作。
香云纱科普馆展示香云纱制成的衣服。
工人将丝绸拉直。
“薯莨水的配比要根据丝绸的厚薄度、当天的气温高低和丝绸上色度等及时调整。”在园区1号工坊忙碌着的彭师傅有着近10年的香云纱制作经验。彭师傅说,香云纱染整技艺繁琐复杂,要有足够的领悟力和观察力才能把这门技艺学好。如有合适的学徒,他必将倾囊相授。
荔熟蝉鸣云纱响,蔗浪蕉风莨绸爽。香云纱的传承,富了一方百姓,也擦亮了阳春市蚕桑特色农业名片。穿上一袭香云纱,裙摆飘动的,是岭南人汗水与智慧的结晶,也是岭南服饰文化的美丽重现。
■ 文字/陈敏燕
■ 图片/宋福亮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