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街道阮西村村民在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

城西街道以制度创新巧解破旧泥砖房整治难题

一纸“地票”架起乡村治理“连心桥”
2024-08-25 来源:阳江日报

城西街道阮西村村民在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 谭文强 摄

■ 阳江日报记者/盘聪颖    通讯员/刘昌荣

“这张‘地票’就是‘定心丸’,消除了我对宅基地权属的顾虑,将土地重新盘活起来。”近日,在江城区城西街道那西村,村民阮姐指着面前的停车场说,原本这里是他们的老宅,多年无人居住,变成了危房。就是一张地票让他们放心地拆除危房,在宅基地上建了两个停车位,每月可获400元租金收益。

阮姐所说的“地票”,是城西街道破解旧泥砖房整治难题、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的有效尝试。

城西街道党政办主任刘昌荣介绍,城西街道地处城乡接合部,部分区域尚未纳入城市管理,对于农村的简易房、棚房、农具房等房屋,无法确权登记。许多村民对危房拆除后的补偿机制、宅基地权属等问题心存顾虑,使破旧泥砖房拆除工作一度成为棘手的问题。他说:“整治危旧房是今年街道的一项重点工作。经过统计,需整治的破旧泥砖房共122座,但由于缺乏村民的配合,直到6月,只有34座破旧泥砖房完成整治工作。”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让村民得到权益保障是关键。城西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梁春泉表示,去年6月,他们在梅州市考察的过程中,发现“地票制”得到了当地村民的认可。因此,该街道结合实际,于今年6月推出“地票制”。城西街道各村的村级清拆认定小组对符合要求、村民同意拆除的房屋统一丈量,并做好登记确认、公示工作,再向户主发放“地票”,把规范宅基地管理列入维护村民利益、服务民生的一项重要工作。

记者跟随梁春泉走进城西街道办事处,拿起一份“地票制”合同细细翻阅,发现“地票”的正式名称为“人居环境整治‘三清三拆’凭证”,其中对自然村村名、户主姓名、村民小组、清拆类型、房屋结构、占地面积、建筑面积、房屋用途等信息都有详细标注。地票“一式三份”由户主、村委会和街道办事处各存一份。

“村民拥有‘地票’,在一定程度上能保障土地性质不被随意改变,在征地拆迁时也能获得相应补偿。”梁春泉表示,在实施“地票制”的基础上,城西街道推出奖惩并举、督查问责、“地票”安心和奖补激励等四项措施,通过打好政策“组合拳”,提高村民的参与度,推动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目前,破旧泥砖房整治总数已达到111座,预计8月底全面完成整治工作。

城西街道还推行乡村治理“积分制”,村民做好“门前三包”工作,就能获得相应积分,用于兑换纸巾、洗洁精、沐浴露等物品,激发了村民自治自理的热情。“做好自己门前屋后的卫生工作还有奖励,‘积分制’充分调动了村民们参与基层治理工作的主动性,村容村貌不断刷新。”村民阮昌冠说。

市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去年以来,该局鼓励各地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针对现有房屋用地手续不完善等历史遗留问题,因地制宜研究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加快推进农村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工作。允许在符合建设、消防等安全要求的前提下,鼓励依法办理不动产登记的宅基地及地上房屋通过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多种方式,发展农家乐、民宿、乡村旅游、农产品初加工、电子商务等农村产业,切实做好自然资源要素支撑保障,推进县域经济、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