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去博物馆观看文物!”相对于传统的“走马观花”式旅游,游客走进博物馆“探古访今”,听专业讲解员深度讲解,全面了解文物蕴含的历史文化和精彩故事,沉浸式体验博物馆旅游,又是另外一种乐趣。炎炎夏日,博物馆游既清凉又能“充电”,是游客一个不错的选择。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近日,我市各博物馆围绕“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这一主题,策划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市民游客走进博物馆,共同感受文化的魅力和教育的力量。
■ 阳江日报记者/ 林娜娇
位于海陵岛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以下简称“广东海丝馆”)是一座展现水下考古现场发掘动态过程的水下考古专题博物馆。结合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广东海丝馆策划了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如“文物动物园”——儿童专题图片展、“小昆虫大世界”——昆虫主题科普图片展、“昆虫之花”——世界珍稀蝴蝶展等展览,充分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让游客在形式多样和内容丰富的活动中,获得全面的教育和体验,领略博物馆的魅力。
为推动非遗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擦亮阳江非遗名片,阳西县博物馆5月18日在七贤书院举办《年画里的中国》线下展览活动,让游客从年画艺术中窥见中国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源流。同时,阳西县还举办非遗墟市巡展与非遗普及活动,精彩的搂大头狗表演、阳江山歌展演一一为游客呈现,以文旅互通的“清新”姿态,做好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传播。
市博物馆近段时间举办了“马兰花开——纪念原子弹爆炸六十周年 庆祝核工业创建七十周年巡回展(阳江站)”进校园活动,活动将持续到6月。展览以丰富的图文资料,向学生展示核工业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成长发展壮大的光辉历程,弘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两弹一星”精神。
此外,阳江漆器博物馆、阳东区博物馆、阳春市博物馆也举办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巡展活动,吸引众多观众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来。
除不断推陈出新的展览、文创和延伸活动之外,我市各博物馆沉浸式体验花样繁多,活动形式多样鲜活,带给游客多重体验,令游客切身感受到我市博物馆的时尚活力和迷人的文化魅力。
为激发青少年对植物的热爱和保护意识,传承和弘扬漆画刻线戗金这一传统技艺,阳东区博物馆联合阳江市美术家协会,依托《丹青求索·器范自然——植物科学画展》,共同举办以“植物”为主题的漆画刻线戗金技艺创作活动。活动邀请漆画老师给学生进行漆画刻线戗金技艺授课,带领学生进行漆画创作,评选出优秀漆画作品,并在馆内展出,让学生体验创作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创意思维与实践能力。
博物馆是社会教育的重要机构,在提供全面教育体验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广东海丝馆还策划了“探幽入微”——昆虫黏土手工制作活动,游客参观完展览之后,根据自己喜爱的昆虫类型,到活动地点领取黏土,动手制作心仪的昆虫黏土作品,尽情体验创作的乐趣。
在阳江,有一座世界发烧音响博物馆——阳江市十八子音响博物馆。这里拥有300多万张黑胶唱片及300多万张唱片光碟,还保存有世界上已知的唯一一套完整 “HP天碟榜”黑胶唱片,馆藏世界知名音响品牌器材量更是破2015年保持的世界纪录。18日,市十八子音响博物馆举办“回收时光·收音机演进展”,展现收音机从诞生至今的历史变迁,让游客能够在回顾收音机历史的同时,感受到音乐与科技的紧密联系,体验到收音机带来的情感共鸣。此外,馆内还设置模拟收音机体验区,让游客可以亲自操作不同年代的收音机,感受收音机带来的独特音乐听觉体验。
记者从广东海丝馆了解到,为紧跟时代潮流,进一步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该馆5月18日推出全新的智能导览系统,导览机内添加了文物的高清图片,还有翔实丰富的图文介绍,针对重点文物还插入视频讲解,实现戴着耳机走到哪听到哪的全新参观体验。广东海丝馆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馆将通过提供形式多样的智能讲解服务,让观众更自由更便利地享受导赏服务,满足不同团队及个人的导赏需求。
市十八子音响博物馆通过多年的创新发展,设有音响历史馆、音乐馆、体验馆、 综合馆四大功能馆,填补了全国同类博物馆的空白,是全国首个以“音乐与刀”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博物馆目前馆藏唱片300多万张,还有海量软件资料存储,获得了中国电子音响行业协会的认可,被授予‘世界音响软件资料库基地’的荣誉称号,成为广大音乐爱好者聚集的天堂。”该馆相关负责人介绍,博物馆会不定期和各唱片公司合作,为歌手打造专属的唱片首发会、歌友见面会、新闻发布会等,喜欢音乐的市民群众可约三五知己,到这里聆听自己喜欢的声音,畅谈音乐心得。
阳江漆器博物馆是我市漆器文化传承、发扬和展示的窗口,里面丰富的漆器展示让不少非遗爱好者大饱眼福。为打造优质特色博物馆,更好地留存历史记忆,传承非遗文化,该馆进行了多样的创新,打造集传承、创作、展示、旅游、研发、教学、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漆器文化综合性博物馆,不定期举办阳江漆艺旅游产品创新人才培训班,邀请漆艺名师授课,培养了众多从事漆器文创产业的年轻人才,研发阳江传统文化礼品、旅游纪念品等漆器产品,令游客尽情领略非遗魅力带来的“惊喜”。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广东海丝馆是以“南海I号”宋代古沉船发掘、保护、展示与研究为主题,展现水下考古现场发掘动态演示过程的世界首个水下考古专题博物馆,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A级景区。馆内基本陈列《丝路船说——“南海I号”的前世今生》面积12000多平方米,展线长1500多米,展出文物和展品超过3000件。展厅的水晶宫向公众开放“南海I号”发掘现场,观众可近距离地观看考古工作者发掘“南海I号”全过程。通过展厅内声光电多媒体场景,观众可体验“南海I号”扬帆远洋、搏击风浪和货通万国的浪漫故事,感受古代海上丝路恢宏灿烂的历史。
阳江市博物馆
市博物馆位于市区文化艺术中心大楼D区,建筑面积7824平方米,是地方综合类博物馆。2023年底,市博物馆藏品总数为1541件(套),经可移动文物普查专家鉴定组确定等级的珍贵文物数为347件(套),包括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41件,三级文物305件,是研究展示阳江地方历史文化的珍贵资源。该馆是广东省首批对公众免费开放的公办博物馆,也是广东流动博物馆的首批成员单位,2020年12月被评为国家三级博物馆。
阳江市十八子音响博物馆
十八子音响博物馆建于2010年5月,位于国家AAA级景区——阳江十八子集团总部,总面积约10000平方米。该馆以其丰富的馆藏和多样的功能馆而备受瞩目,是世界音响软件资料库基地、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和全省科普教育基地。迄今为止,馆藏的世界知名音响品牌器材量已打破2015年保持的世界纪录。博物馆设有音响历史馆、音乐馆、体验馆、综合馆四大功能馆,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音响文化体验。
阳春市博物馆
阳春市博物馆的藏品总数7733件(套),入级的文物有403件,其中二级34件、三级369件,文物来源主要为出土、征集、捐赠及上级部门的调拨等四种形式。历年来,古墓葬、古遗址的发掘和征集流散民间的文物是馆藏的主要来源。近年来,该馆全年免费开放300天以上,同时积极与省流动博物馆合作,引进、举办各类临时展览。2023年12月,该馆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改造已基本完成,文物预防保护能力和水平得到提升,升级后文物展厅和文物库房的面貌焕然一新。
阳江漆器博物馆
阳江漆器博物馆位于阳东区雅韶镇,设有非遗展示馆、漆工艺基础作坊、漆工艺髹饰作坊、非遗名录代表性传承人专用工作室等功能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阳江漆器髹饰技艺”的保护单位,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 在阳江漆器博物馆,既能一览阳江漆艺悠久的历史,又能近距离了解漆艺传统的制作过程,能直观感受阳江漆艺文化的无穷魅力。
阳东区博物馆
阳东区博物馆由大澳渔家民俗风情馆改造而成,馆内依照大澳“叶里藏桃”格局设计,建筑面积118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860平方米。馆内的大型雕塑群以及浮雕壁画由广州美术学院韦振中、苏家芬两位教授以及他们的助手关振华创作、设计和监制,阳江民间雕塑家陈大满完成。目前馆内藏品约500件(套),主要有疍家棚居、传统服饰、生产生活用具,以及贝壳、罟棚船模、鲸鱼骨骸、渔家婚嫁泥雕等,是展示我市疍家民俗风情的重要场馆之一。
阳西县博物馆
阳西县博物馆是依托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七贤书院为主体建成的县级综合性博物馆,建筑面积1792平方米,展厅面积约900平方米,现有文物藏品129件,2022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目前,该馆展馆设置有以“七贤之路”和“忠勇之光”为主题的长期性陈列布展,通过展板、绘画、实物和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展示阳西地区的宦游、海防等历史文化,体现阳西人民“崇文尚武”的精神文脉。先后获评阳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阳江市国防教育基地、全国楹联文化基地、阳江市文艺创作基地、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