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世界睡眠日,小心“打鼾”夺走你的美梦

今天是世界睡眠日,小心“打鼾”夺走你的美梦

你能忍受另一半打呼噜吗?
2024-03-21 来源:阳江日报

漫画/谢国瑞

打呼噜和睡觉是一对亲密伙伴。人们常用“倒头便睡,鼾声如雷”来形容一个人睡得香,但是“鼾声如雷”非但不是睡眠质量高的体现,反而是疾病悄悄找上门的先兆。记者在采访调查中发现,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受“打鼾”困扰的人群。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健康睡眠 人人共享”,让我们一起关注睡觉打呼噜的人。

■ 阳江日报记者/陈海涛  黄方盈

伴侣打鼾影响睡眠 夫妻分房睡 各自安好

身边有个睡觉打呼噜的配偶是什么感觉?3月18日下午5时,记者在阳江日报微博发起投票,了解市民对“你怎么看待配偶睡觉打呼噜”的看法。截至20日下午5时,投票人数中约一半的人深受配偶打呼噜影响,严重影响睡眠质量。约一成人受配偶打呼噜影响较大,睡眠总是受到影响。约三成人受配偶打呼噜影响小,并表示可以忍受。

“睡得比他早,会被吵醒,睡得比他晚,吵得根本就睡不着。”市民梁婷(化名)无奈地说,丈夫在结婚前并没有打呼噜的情况,但近两年丈夫常打呼噜,自己则被呼噜声吵得难以入眠,睡眠质量严重被影响。为了改善这一状况,梁婷曾提议丈夫购买呼吸机辅助睡眠,但丈夫认为呼吸机是有严重疾病的患者才使用的,因此拒绝了这一建议。

90后市民张倩(化名)和丈夫结婚将近5年,此前她也曾面临丈夫打呼噜而影响睡眠的困扰。近3年来,他们夫妻二人采取分房睡的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张倩表示,她的睡眠较浅,丈夫一打呼噜就会吵醒她。知道这一点后,丈夫会体贴地等她睡着之后,再入睡。可她丈夫的工作也比较繁重,累的时候倒头就会睡着,紧接着便是一阵鼾声,因此无法时时顾及她。为了不影响她的睡眠,张倩的丈夫也曾主动喷药“止鼾”或提出购买呼吸机辅助睡眠,但张倩担心丈夫长期吸入药物,对其身体造成影响。再者,家里多了一台呼吸机,她心理上无法接受这类医疗设备放在家里。为此,夫妻二人慢慢地通过分房睡解决了这一问题。“分房睡觉之后,睡眠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张倩说,睡得好,心情也会变得“美丽”,夫妻二人也不会再因为这件事闹情绪。再加上丈夫一直以来对她的关切从未减少,所以对于她而言分房睡觉也并不会影响夫妻感情。

然而,打呼噜并不是男士的“专属”。市民刘女士因自己睡觉打呼噜影响家人休息,备受困扰。为了改善打呼噜的情况,她尝试去运动(如跑步),并采用呼吸机等辅助工具,但改善效果不明显。“虽然我知道打呼噜不好,但一直也没去看医生。因为感觉除了发出呼噜声,暂时我身体没什么影响。”刘女士说。

睡1小时呼吸暂停30次  小伙使用呼吸机辅助睡眠

“为什么男性婚前不打鼾,婚后就打鼾了?”采访中,不少已婚女性发出这样的疑问。对此,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学科带头人荣令,从医学角度作出了解释。

荣令介绍,一项针对广东省四个城市共计2006名居民的研究发现,患有鼾症的比例达到了20.80%。在所有年龄段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的鼾症发病率最高,具体为25.21%。此外,研究还发现男性鼾症发病率高于女性。男性在婚后由于年龄增长、体重增加、遗传以及有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等因素,可能会出现婚前不打鼾而婚后打鼾的情况。女性在绝经后,也容易出现打鼾的情况。

“打呼噜其实是一种睡眠障碍,并不是睡得香的表现。”荣令表示,打呼噜在医学上称为打鼾,主要是由于睡眠过程中气道阻塞或狭窄导致呼吸气流不畅,引发咽喉部软组织震动发出声响所致。引发打鼾的因素有多种,如与肥胖、年龄、性别等相关。此外,上气道解剖结构异常如鼻腔阻塞、扁桃体肥大、软腭松弛等也可能成为诱因。

打鼾较为严重的话,患者或会引发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前段时间,荣令就接诊过一位重度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男性患者。这位患者年龄35岁左右,身高170厘米,体重90公斤。由于患者睡觉打呼噜严重影响伴侣的睡眠,因此前来医院就诊。“在医学上,7小时睡眠时间有超过30次呼吸暂停低通气的情况,或每小时出现超过5次呼吸暂停低通气情况,则可诊断为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荣令表示,这位患者在医院接受睡眠监测发现,他1小时内出现了30次呼吸暂停低通气的情况,相当于每2分钟呼吸就暂停一次。这就不仅仅只是睡眠质量受影响,患者还会因为长期反复发作夜间间歇性缺氧和睡眠结构破坏,而引起一系列器官受损。严重者或会引发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以及2型糖尿病、心理异常和情绪障碍等疾病。

打鼾是睡眠障碍疾病  治疗方式因程度轻重而定

“目前尚无药物可以治疗鼾症。”荣令表示,引发打鼾的因素众多,存在个体性差异。对于不同的打鼾患者,需要对症采取不同的治疗手段。上述那位患有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男性患者,最终选择购买家用呼吸机辅助睡眠。据患者反馈,他已经适应睡觉使用呼吸机,且打鼾症状明显减轻,睡眠质量的确有所提高。

然而,使用呼吸机辅助睡眠来减轻打鼾症状的办法并非人人适用。在临床上,荣令接到不少打鼾患者的反馈称无法适应呼吸机的使用。“睡觉时戴着呼吸机确实会带来诸多不便,比如翻身时明显会拉扯着机器,或长期戴着面罩觉得不舒服。”荣令说,呼吸机需要在专业医疗人士的指导下才可使用,不排除受其他疾病影响而不适用呼吸机的情况。

总体而言,对于不同程度的鼾症,采取不一样的治疗手段。荣令建议,轻度鼾症患者可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减轻症状,如减轻体重、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同时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势,改仰卧为侧卧睡眠,避免使用镇静剂等药物。

中度或重度鼾症患者或需要更积极的治疗方式。其中,无创呼吸机气道正压治疗是中(重)度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最优先选择的治疗方案。因为呼吸机提供稳定的正压气流,维持上气道通畅,有效防止睡眠呼吸暂停和打鼾。此外,部分打鼾症状可通过手术治疗。对于某些解剖结构异常引起的鼾症,如鼻腔阻塞、扁桃体肥大等,通过手术矫正这些异常结构,可有效地改善打呼噜的症状。

“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法,都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荣令多次强调,鼾症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症状的严重程度、病因、身体状况等。只有找到合适的治疗方式,才能有效地停止“呼”相伤害,保障患者的健康和睡眠质量。

00后熬夜最多  医生提醒睡前尽量避免使用电子设备

3月16日,在2024世界睡眠日中国年度主题发布会上,备受关注的《2024中国居民睡眠健康白皮书》(以下简称《睡眠白皮书》)发布,文中解析了当前中国居民的睡眠状况。

《睡眠白皮书》中指出,中国居民的平均夜间睡眠时长为6.75小时,平均入睡时间为零点后,显示出普遍的晚睡现象。尽管平均夜间清醒次数不多,但整体睡眠一般。有21%的居民夜间睡眠时长不足,64%的居民睡眠质量欠佳,其中22%的居民睡眠质量较差。此外,《睡眠白皮书》揭示了一些新趋势,即00后大学生成为熬夜的主力,上班族普遍存在午睡时间过长的问题,对于退休人群存在夜间频繁清醒的问题。

近年来,广大市民对提高睡眠质量的需求日益迫切,市人民医院早在10年前就设立了睡眠监测室,以满足部分患者欲改善睡眠质量的需求。“目前睡眠监测室每晚接待一人,几乎每天都有人预约来进行睡眠监测。”荣令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会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健康,再加上现代人睡眠质量下降,睡一个好觉变得越来越重要。

对此,荣令就如何改善睡眠质量提出了一些建议。他说,要想睡好觉,积极践行健康的生活方式尤为重要。这包括保持均衡的饮食,远离烟酒,参与规律性的体育活动,以及维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此外,调整并坚持规律的作息时间至关重要。在临睡前,应尽量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因为屏幕释放的蓝光会干扰褪黑激素的分泌,从而影响睡眠。同时,优化睡眠环境也是提升睡眠质量的关键环节。保持卧室的安静、舒适和温暖,选用舒适的床垫和枕头,以及调整适宜的房间温度,都可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