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堵”为“疏”,小区可普及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

“电鸡”如何实现“充电自由”?

改“堵”为“疏”,小区可普及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

2024-03-13 来源:阳江日报

电动自行车在集中充电棚里充电

南京“2·23”火灾,将电动自行车又一次送上热搜。作为“国民级”的出行工具,电动自行车便利快捷,但“电鸡”在小区尤其是高层住宅区内的停放和充电引发的安全隐患,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

电动自行车起火的概率可以被减小,但不能被完全抹除。与其祈祷电动自行车不会失火,不如为其提供更为安全的停放充电方式,使得人们不再将电动自行车带回家里,或者高层住宅楼内。这样的话,电动自行车即便起火,火势也不至于危及住房和人员性命,甚至可以在自动消防设施的扑救下被即刻扑灭。在我市,建设集中安全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站,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小区物业公司和业主的共识。

■ 策划/吴梦媚    ■ 撰文/阳江日报记者  王雄基    通讯员  韦智锋

■ 摄影/阳江日报记者  陈建华

1、一场试验

电池32秒即燃爆

2月28日下午1时许,阳春市七星产业工业园某停车场冒出黑色的浓烟,一辆电动自行车正在熊熊燃烧。

这是阳春市消防救援大队消防员李佩福特地发起的一项试验,目的是向市民展示电动自行车起火的速度,以及它为何不能停放在家里充电。在过载充电2.5小时后,电动自行车的电池开始发热,并从内部散发白色烟雾。32秒后,电池发生爆燃。此后的7分钟内,电池一直猛烈燃烧,期间还出现7次爆燃现象。

“多次爆燃应该是不同分区的电池陆续起火引起的。”李佩福分析道,最初的白色烟雾基本无法被察觉,当真正出现起火的端倪时,爆燃下一秒就发生了。留给人们反应的时间不是32秒,而是几乎没有。

根据现场检测的数据,电动自行车刚蹿出火苗时温度为280℃,猛烈爆燃阶段温度在680℃,最后逐渐攀升至1000℃。一氧化碳瞬时检测数值曾突破700PPM,另有硫化氢等有毒气体。“这一数值足以使人丧命。”李佩福提到,这还是在空旷场所实验的结果,如果在室内,有毒气体的浓度会更高。

试验的结果从各个方面都表明,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家里是一件无比危险的事情。接警数据也具有同样的说服力:2022年和2023年,全国电动自行车火灾数量分别是1.8万起和2.1万起。在我市,这两年的数据分别为11起和12起。

最近一次损失较大的电动自行车火灾发生于海陵试验区闸坡镇金辉大道。2023年6月29日早上7时,金辉大道南大超市附近路口一辆白色电动自行车电池起火,周围30余辆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被相继烧毁,另外有3家店铺遭受损失。

2、担忧

架空层停车充电

隐患何在

2月23日凌晨4时39分,南京市雨花台区明尚西苑6栋建筑地面架空层电动自行车起火引发火灾,火势及烟雾沿连通架空层的建筑内天井蔓延,最终造成该栋住户15人死亡,44人在院治疗。

此事引发了市民对电动自行车安全性的担忧,以及架空层究竟能不能停放电动自行车的疑问。阳江也曾发生类似案例:2018年11月5日,阳西县织乑镇西湖水岸一期9栋一楼架空层停车场内,一辆电动摩托车凌晨3时自燃,停车场停放的80余辆摩托车及附近的9辆汽车被烧毁。幸运的是,该住宅楼架空层并没有天井等火势蔓延的通道,未造成同栋住户人员伤亡。

出于小区规划的限制,不少小区没有可供后期改造的空地,为了不让小区业主将电动自行车带回家里,物业公司只能选择将架空层改造成停车场。市区湖湾华庭小区就是其中一个例子。3月1日下午,记者走访湖湾华庭小区时看到,各住宅楼架空层均被改造成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停车场,其中部分住宅楼的电动自行车停车场还安装有第三方充电平台。

记者观察到,虽然电动自行车和摩托车被划分停放,但业主在实际使用时依然存在两者混杂停放的情况。此外,电动自行车充电平台处虽然安装了悬挂式干粉灭火器等消防设施,但充电平台与住宅楼的电梯口并没有做相应的防火分隔。

架空层究竟能否允许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市消防救援支队工作人员介绍,架空层是指采用结构支撑且无外围护墙体的开敞空间层。根据《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如果架空层内设有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或安全出口,则不得停放电动自行车或为电动自行车充电。反之则是允许的,但仍需做好防火分隔及配齐灭火设施。

3、对策

集中停放远离住宅楼

“小区原本在地下停车场设置了电动自行车的停放充电站,现在业主都在担心会不会出事。”阳东区广博峰景小区业主芳姐告诉记者,南京火灾事件后,小区业主人心惶惶。小区业主正和物业公司商量,打算将地下车库的停放充电站搬走,改造小区摆放乒乓球台等设施的娱乐室作为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站。

市区碧桂园钻石湾小区是我市最早一批设置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站的小区。该小区物业公司陈经理介绍,小区早于2021年之前就已经由物业公司选址,开发商投资建设了充电站。时至今日,建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和充电站,已经成为物业公司管理电动自行车上楼难题,业主保障自身居住安全的共识。

记者先后联系市区多个小区的物业公司或业主了解到,目前中集国际城、御水雅筑、万山香悦四季、恒隆御景山庄、保利中央公园等小区均已建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和充电站,万山天璟、金湾雅苑等小区目前正在着手推动。

恒隆御景山庄小区物业公司麦经理介绍,该小区充电站采用引进第三方公司的方式合作建设,投用时间在2023年年底。其中,两个充电站位于小区室外,还有一个充电站位于小区外的空地上。

在恒隆御景山庄小区,记者看到小区的充电站为单独的遮雨棚构造,远离小区住宅楼。每个充电点可同时供四五十辆电动自行车充电,每隔大约两米便悬挂有感应式干粉灭火器。“有了地方集中充电,小区业主带电动自行车进楼的次数明显减少了。”麦经理提到。

4、难点

停放选址业主有分歧

记者从市住建局了解到,目前相关小区建设规范中,并没有配套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站的强制要求。因此,对绝大多数小区而言,充电站的建设需要由物业公司后期规划推动。其中,部分老旧小区因为空地狭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其余有条件的小区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业主意见的不统一。

“越早办遇到的阻力越小。”陈经理说,有能力的小区物业公司可以自己出钱先盖好充电站,没钱的可以联系合作商家出钱投资。在碧桂园钻石湾小区,反对的业主是少数派,且主要是充电站选址附近单元的业主。

1月8日,一张由广东文凯科技有限公司张贴的告示出现在金湾雅苑小区。根据公告,小区将改造花园部分区域搭建遮阳棚,建设能容纳约60辆电动自行车的集中停放充电站。业主充电的收费标准为4小时1.5元。该小区物业公司经理表示,目前仍在征集业主签名,目前已经有100多名业主签名同意,还有30多名业主尚未签名。另有万山天璟小区目前也正“卡”在业主签名这一关。

小区建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站,是改“堵”为“疏”,通过方便业主充电,减少电动自行车上楼现象的有效手段,这一做法得到了政府部门的鼓励和政策引导。2023年8月31日,江城区发布《阳江市江城区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提到鼓励新建住宅小区同步设置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场所,并安装相应充电和消防设施。

另外,根据广东省消安委发布的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的建设要求等文件,室外电动自行车停放充电场所需要满足一系列消防或供电标准。如停放充电场所与其他建筑物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宜低于6米,对于老旧住宅小区该防火间距可不低于4米。此外,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需按其所在场所执行相应电价。

5、思考

“电鸡”起火遭损责任如何界定

当电动自行车起火,将其他人的车辆烧毁,甚至引发人员伤亡时,谁来赔偿?

广东赢信律师事务所律师冯宏瀚提到,按照火灾发生的过错判定,使用人、物业以及生产厂家都有可能承担法律及赔偿责任。

首先,如果电动自行车起火是因为车辆本身的质量问题或者缺陷,例如电池箱存在出厂质量问题,那么生产厂家需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当使用人私自改变车辆功率、未按所在小区管理规定充电等导致火灾,则使用人需要担责。

此外,物业公司有义务管理物业区域内的消防安全,包括对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安全的管理。如物业服务企业存在安全管理上的疏忽,如没有按规定妥善规划电动自行车停放区域、提供的充电设施设备存在安全隐患等,物业公司也将“难辞其咎”。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自燃、爆炸等引发的火灾屡见不鲜。冯宏瀚认为,解决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问题并非易事,既需要政府部门在生产、销售、使用等各环节的管理,也需要市民提高安全意识和学习必要知识。

从法律层面而言,部分法律专家学者建议修改和完善现行法律法规。在电动自行车消防违法行为处置领域,细化消防救援机构与公安、住建、市场监管部门、街道、社区、居(村)委会、物业公司等各有关部门、单位的职责分工、工作流程、法律责任等,建立合理的工作衔接机制,从而有效实现电动自行车全链条安全监管。

民 声

普及集中停放充电 为安全“加码”

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和充电,几年前还是一件稀罕事。还记得2022年,市区一小区自行建设了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站,市消防救援支队特地通知本报记者前去报道。当时,这个小区的做法尚属阳江“首批”,被当成了推广的模范案例。

不到两年,在市消防、住建等部门的推动下,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这一做法就已蔚然成风,在众多小区陆续实现。这无疑是我市小区电动自行车管理的一大进步。

电动自行车起火最可怕的是其产生的连锁反应。倘若发生在家里,起火的电动自行车引燃了家具杂物,毒烟在几分钟内充斥各个房间,便极易引发人员伤亡。这些老生常谈的话,人们并非不了解。但在小区里,依然能见到许多业主将电动自行车带回家,或者在楼道里充电。

设身处地从这些人的角度思考,最大的原因无非是无处充电。倘若小区没有集中停放充电的地方,又不准带回家充电,无异于变相禁止了电动自行车的使用。买来的车变成废铁,换谁也是无法接受的。

建设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站,消除电动自行车用户最大的“痛点”,是杜绝小区电动自行车上楼最好的方式。在这件事上,物业公司少了劝阻电动自行车上楼的口舌,电动自行车的用户有了方便的充电站,而即便是没有电动自行车的住户,也减少了火灾的威胁。

不过,普及集中停放充电站,还涉及到小区用地、第三方收益以及充电价格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征求业主意见时,也应一并讲清楚,以免日后留下争端。人们有使用电动自行车的权利,也有不被电动自行车火灾威胁的安全底线。解决一时的争议,长远来看,所有人都将是受益人。

导致电动自行车起火的三大不良习惯

制图/沙佩瑜

过度充电

一般情况,电动自行车充8小时左右的电就能满足用户的需求。过长时间的充电,会让电池发热、鼓胀甚至引发爆炸。

线路老化

电动自行车使用过久,车里的连接线路老化、松动会导致漏电、接触不良或短路。如果车辆电线发生故障,产生的高温容易引燃车辆的鞍座及装饰性塑料件等。

充电器使用不当

很多家庭不止一辆电动自行车,不同品牌的电动自行车混用充电设备,也会给电池带来损伤。充电器是损耗品,寿命较短,需要及时更换。更换时要注意充电器需与蓄电池型号相匹配。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