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桌一隔板,同学们正安静地自习。
付费自习室免费提供茶水零食。
比书店更安静,比咖啡店更便宜,比图书馆更方便,有自己的专属座位,还有浓厚的学习氛围……近年来,主打“沉浸式学习”的付费自习室兴起,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他们愿意为之付费买“氛围”。 付费自习室的出现,不仅是为备考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场所,其背后更是凸显出年轻人增长的学习动力和热情。在付费自习室里,是什么群体在学习?付费自习室的发展前景如何?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日前进行了走访。
■ 文/图 阳江日报记者 盘聪颖
实地走访
全自助的公共学习空间
12月24日下午3时,趁着周末,记者前往市区一家付费自习室进行探访。抵达时,自习室里几乎满座,桌椅之间有挡板或帘子隔开,宽敞明亮的环境十分安静,有许多人正在埋头学习,只听见轻微的书页翻动或敲打键盘的声音,偶有人员进出,也蹑手蹑脚的。
这家付费自习室,划分了学习区、背书区、休闲区三个区域,免费提供文具、饮水机、空气净化机、储物柜、护手霜、指甲钳、充电线、空调风扇、茶包零食等用品。其中学习区设置了VIP桌、高沉浸桌、矮沉浸桌、阳台桌、共享桌5种桌型,单小时预约价格在7元至14元之间,营业时间从早上7时直到晚上11时30分。“按小时购买会比较贵,店内同时推出了次卡、4小时卡、一天体验卡、月卡、季卡以及年卡。月卡根据不同的桌型,价格在250元至450元不等,便宜的桌型折合下来不到10元一天。”该付费自习室老板敖雅琳是一名95后,她表示,自习室于今年10月开业,全场共有38个座位,店铺小程序引入了智慧系统,平时是无人值守的状态,顾客提前在小程序上预约座位和学习时间,到现场可以用手机开门,全程自助。等到营业时间结束后,她会来自习室打扫卫生、维护或更换设施设备。更多的时候,敖雅琳充当着“客服”的角色,顾客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大多是通过发微信或打电话解决。
随后,记者接连走访了市区、阳东区东城镇的另外2家付费自习室,发现老板均是95后,选址在住宅区、商业区附近,都采用无人值守、小程序预约的管理模式,功能服务、营业时间、桌椅类型、装修风格方面大同小异,容纳人数分别为35人、46人。价格方面有所差异,位于阳东区东城镇聚荣中华路的付费自习室于今年11月开业,目前推出6.9元体验4小时的优惠活动;位于市区的付费自习室则于今年5月开业,已积累了一定数量客户,在1日卡、周末卡、月卡、季卡的基础上,推出了半年卡、在职卡,根据不同的桌型,半年卡(共180天)的价格在1000元至1900元之间,最少花费5.5元就能学习一天。“我们还尝试过推出寄宿服务,总收费约500元至600元一个月,供离家远的同学居住,但目前只有1至2名同学报名过全寄宿。有部分同学购买了折叠床放在背书室,中午会在背书室里简单午休一会,我们不予收费。”该付费自习室老板林美玲说。
消费群体
有考试需求的年轻人是主力军
有人认为花钱上自习不值当,可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为之付费。有数据表明,2022年我国付费自习室用户人数已增长至755万,其中20至30岁的年轻人占一半以上。对此,林美玲将付费自习室比作“高中的自习课”“大学的图书馆”,前来学习的顾客既有在校或刚毕业的大学生,又有想进修的在职人群,周末时还有一些消化课业负担的初三、高三学生,他们大多有着考试或提升自我的需求,追求安静、舒适、氛围和服务好的学习空间。
在林美玲的付费自习室里,记者与筹备考公的小林攀谈起来。90后小林目前的职业是一名代课老师,平日里还肩负着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不用上课和没有其他事务的时候,她就会来付费自习室里学习。“此前,我去过市图书馆或书店学习,但距离我家比较远,一来一回在路上就要花费很多时间。这家付费自习室就开在我家附近,很方便,因此我办了一张月卡,每周来这里学习的时间超过30个小时。”小林说,相对于在图书馆、书店学习,付费自习室更安静,她很快就能进入学习状态,而且有自己的专属座位,能免去“上个厕所座位就被人霸占了”的烦恼,以及“不点东西坐一天怕被人指点”的社交尴尬。
一方面,付费自习室弥补了图书馆、书店等公共学习空间的不足;另一方面,凸显出了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为知识、自律“买单”。00后小赖是一名应届毕业生,目前正全力备考专插本考试。记者见到她时,她与其他同学并排坐在一张高沉浸桌,戴着耳机,边翻阅资料,边仔细地做笔记。一人一桌一灯一隔板,小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学习世界里。“我办了一张季卡,早上8时到中午12时,回家午休一会,下午2时30分又过来,一直学到晚上吃饭的时间,现在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付费自习室里。”小赖告诉记者,尽管她家到付费自习室的距离比图书馆还要远,但付费自习室里的学习氛围更浓厚,营业时间长,赢得了她的欢心。“到付费自习室里学习,意味着是我花钱买来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而且周边的同学都在学,我不学就会有‘负罪感’。”小赖表示,每天花费10元左右,能让她更加自律地学习,还在这里找到自己的“学习搭子”,彼此交流心得、加油鼓劲,她认为“物超所值”。
此外,也有追求独处环境的年轻宝妈或“上班族”把付费自习室当作“充电”之处。一次机缘巧合下,90后“宝妈”黄女士前往阳东区某家付费自习室体验一次过后,当即办了一张月卡。“家里环境过于嘈杂,静下心学习的时间少之又少。那天恰巧有时间,来付费自习室阅读了约两个小时,让我重新找回了读书期间的感觉,燃起了奋斗的欲望。我打算每天抽空来这里学习,自考职业证书。”黄女士说。
发展前景
满足大众学习需求
打造交流共享空间
作为共享经济新业态,一家可容纳几十人的付费自习室,服务一个或几个社区的居民,还不需要老板每天花精力看管、额外付费请员工,其受众范围广、人力成本低、可作为副业等特点,让不少创业者瞄准这个赛道。林美玲观察到,这几年,付费自习室在阳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刚开始阳江只有四五家付费自习室,今年以来陆续增多,现已开设10余家付费自习室。
付费自习室这门生意真的那么好做吗?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一家付费自习室的前期投入成本约10万元,每个月水电、房租等固定花销3000元至4000元不等。“付费自习室的旺季和淡季区别明显,一般每年的6至10月是旺季,其他时间就是淡季。”林美玲表示,她的付费自习室刚开业那段时间赶上了旺季,基本每天满座,但进入淡季以后,客流量明显下降,收入只能维持成本,有时还会面临亏损。敖雅琳同样表示:“经营的付费自习室还没有出现过座位爆满、供不应求的情况。”
不仅如此,付费自习室还存在着盈利模式单一的问题,且功能大同小异,很难创造差异化。林美玲曾试想过在付费自习室里引入书吧、咖啡角等功能区,或举办一些文化或娱乐活动,不过后来都被她和合作伙伴一一否决了。“我们的初衷是给大家提供一个适合学习的场所,因此自习室不能带有过于强烈的社交属性和太多娱乐功能。如何提高自习室淡季的上座率?是我们正在思考的问题。”林美玲认为,或许可以不把付费自习室的功能局限在学生备考的范围,探索发掘其他群体的需求,创造面试练习、办公、阅读等多样化的功能区。
在敖雅琳看来,付费自习室的发展在于提高服务、避免低价竞争。敖雅琳表示,每个人的学习需求有所不同,如椅子的软硬、灯光的亮度、学习区域的封闭性等,她会不定时向顾客征集意见和建议,尽可能为大家提供更舒适的学习环境。此外,敖雅琳认为经营者和顾客还应建立密切的情感联系,在她的付费自习室里,有着一块贴满了“考资顺利”“考研成功”“一定要上岸”等心愿单的留言板。“我也会经常和顾客聊生活、聊日常,为他们加油打气,以此营造归属感。”敖雅琳说,近年来,随着“考研热”“考公热”升温,为自己充电、为履历加码……越来越多年轻人愿意花钱上自习,自我蓄能、努力筑梦,这让她对付费自习室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位于阳东区东城镇的付费自习室老板彭先生同样如此认为,“看到同学们对学习的渴望和重视,大家都在努力学习、读书、进步,我很开心能为他们提供安静和舒适的学习环境,未来也会尽量以低价位经营,满足外溢的大众学习需求,打造学习交流的共享空间,保护年轻人爱学习的积极性。”彭先生说。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