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阳江日报》报道,“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南方电网广东阳江海陵岛供电局立足提升农村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将海陵试验区闸坡镇南村村、丹济村、麻礼村打造成新时代电气化示范村,构建海陵岛“20分钟充电圈”,为乡村振兴提供电力保障。如今,新能源汽车走进了千家万户,一些地方充电桩不足成了突出问题,因此,我市应对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布局做进一步谋划。
根据政策动态调整公共桩比例。新能源汽车行业是具有政策导向性强的特性,充电设施的规划是为了更好地满足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目前我市现状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公共充电设施的结构不合理,即快充桩比例偏小、配建桩达不到 1:1的配建标准。因此,必须采用补缺口的方式,加快快充桩的建设,使公共桩的快充比例逐步提高,完善公共桩的结构。
迎合行车轨迹布局设施。充分考虑电动汽车的行车轨迹,对汽车的行驶路线、热力分布与城市道路网进行叠加,分析电动汽车的经常途径区域,结合分区人口的分布、商圈布局,最大程度发挥充电设施效能,实现集约节约的目的。避免将充电设施布局在车辆热力极低的区域,造成城区设施浪费。
契合重点发展片区功能需求。结合城区中心体系结构,依托重点发展片区和建设时序,构建以公园为核心,老城中心、商圈新中心、滨湖中心为一级中心,实施片区以及重点地段布局充电设施,满足基础服务设施与城市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的目标。通过“用地控制+规模控制+存量改造”的整体思路,构建符合需求的电动汽车总体用地布局模式。
结合城市更新挖掘存量空间。存量土地的升级改造以及城中村旧城更新行动,是当下规划转变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土地空间发展的主要模式。针对老旧小区充电难、停车难等问题,优先结合周边公共停车场,其次结合小区改造增设部分充电设施,借力智能错峰充电,结合背街小巷、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腾出空间,通过共享充电、错峰充电等缓解老城区停车难、充电难等问题。
构建复合利用土地的新模式。结合桥下空间、加油加气站、公交停车场站以及环卫基地等城市用地空间,复合利用,布局充电设施,集约节约用地的同时能够提高场地的活力。充分利用商业商务用地、机关团体用地、教育设施停车场充电设施对外开放共享,错峰使用,发挥充电设施的高效高质使用效能。做好燃油车时代的加油站补给模式,向新能源时代的加油充电综合网络模式转变,建立多方共赢、多功能共享的复合利用土地新模式。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