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一窗明月半床书。很多时候,爱看书的人,会在枕边塞上几本书,夜阑人静之时,信手拾起一册,沉浸在书香之中,任思绪纷飞,好不惬意。在睡觉前,相较于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或是刷短视频获取片刻的快乐,我更喜欢倚在床头,轻松地翻阅枕边书的那种满足感。
谈及枕边放书的习惯,可追溯至我读小学的时光。那时的我,对故事新奇、情节跌宕的书籍情有独钟。一次,同学借给我一本《冒险小虎队》,我立马就被书里那惊心动魄的冒险故事给迷住了,看得津津有味。第二天回到学校,我就兴奋地跟同桌分享故事,结果引得周围的同学都围过来听。后来,这事儿还惊动了班主任,她特地在活动课上留出时间,让我给大家讲《冒险小虎队》里的情节。
自此以后,我每晚都会迫不及待地翻开《冒险小虎队》,看得废寝忘食。父母见状,担心影响学习,勒令我把书还回去。我假意答应,却把书藏在枕头下,待到夜深人静,父母熟睡后,再悄悄打开夜灯,继续我的冒险之旅。可连续几天后还是被父母发现,他们见我痴迷至此,只得让步,允许我完成作业后再看。从那以后,我每天睡前都可以光明正大地看会闲书,从《冒险小虎队》到《鲁滨逊漂流记》,一本接一本。睡前的枕边阅读,充实了我的童年生活。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我就上大学了。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要背要默的知识点实在是太多了,每一项都需要花费大量的精力。特别是期末备考的日子,我生怕考试会挂科,于是整天埋头书海。在如此的学习压力下,我重拾了儿时枕边放书的习惯,只不过放的不再是那些引人入胜的冒险故事,而是一本本厚重的教材和专业书籍。
说起来也有趣,我把那些教材一本本整齐地排列在床头靠墙的一侧,看上去就像是一堵矮矮的书墙。每晚,我就靠着这堵“书墙”入睡,心里头好像踏实不少。有时候,睡得迷迷糊糊的,忽然间某个知识点就在脑海中闪过,手往旁边一伸,就能摸到书,打开电筒,翻到对应的那一页,再温习一番。这样的习惯,虽然听起来有点辛苦,我却乐在其中。
工作以后,读枕边书已不再是当年备考时那种“金戈铁马”的紧张状态,更多地成为一种放松身心的方式。我的床头旁边立着一个小柜子,柜子上放着一盏台灯,还有一堆自己喜欢的书。有的是清新隽永的散文集,体现着生活的细腻与美好;有的是嬉笑怒骂的杂文集,那独特的视角和犀利的笔触,让人深思;有的是温婉细腻的诗歌集,那春风般的语言,能够抚平内心的波澜。
每当夜幕降临,洗漱完毕,我便会斜倚在床头,刻意把手机放得远远的,轻轻捧起一本书,眼睛微眯,以一种悠然自得的心态,随心翻着。只消数页的阅读,便被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人物吸引,沉醉于一件件有趣有理的事件,白天的疲惫随之烟消云散。
譬如读汪曾祺的散文集,文字里的俏皮、幽默,总能让我会心一笑;比如读李敖的作品,嬉笑怒骂,快意恩仇,让我收获思考的乐趣;再比如读梭罗的《瓦尔登湖》,作品中流露出的生活哲学,如同林间的一缕阳光,温暖而明亮,照亮我内心的幽径;还有读泰戈尔的《飞鸟集》,那些意蕴深远的诗句,宛如一股清泉,缓缓流入我的心田……放下书本,恍惚间我也沐浴在南亚乡间的阳光下,身下是柔软的草地,耳边是动物的轻喁。
有时阅读累了,我便顺势躺下,将书放回床头,然后闭目养神一会儿,静静地回味阅读的内容。那些书本里的喜怒哀乐,细雨般滋润着心田,让我在纷繁杂乱的世俗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栖息之地。很快倦意上涌,带着书香的余韵,带着未尽的遐思,进入甜美的梦乡。那些书中的山川河流、英雄豪杰,也都潜入我薄薄的梦里……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