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是优化语言的捷径之一,甚至可以说,比喻是学写作的一门必修课,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说:“比喻是天才的标识。”可见比喻的重要性。确实,一个好的比喻句不但可以使文章生动形象,而且可以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如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林黛玉体态外貌的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罥烟眉、姣花照水、弱柳扶风,一连串美丽灵动的比喻,把林黛玉纤弱俊秀、顾盼多情的形象勾描得通透淋漓,让人赞叹佩服。又如冯骥才在《阴阳八卦》有这段文字:“那人脸当中通红一个酒糟鼻子,赛顶着颗大草莓果,披头散发,一件宽宽绰绰玄色大袍,没结扣儿,小风一吹,衣举发飘,赛仙赛妖赛只大蝙蝠。”把“通红的酒糟鼻”比作“红草莓果”,把其“披头散发、衣举发飘”的模样比作“大蝙蝠”,这样绝妙的比喻,让读者捧腹大笑之余,被描写人物的丑态就呼之欲出了。
比喻有什么魅力,为什么得到人们的喜爱?以两个句子比较一下,不用比喻的句子:“野花遍地是,明艳繁密地在随风飘动。”用比喻的句子:“野花遍地是,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第二句把“野花”比作“眼睛”,读者会联想到“水灵灵的眼睛”,花儿明亮艳丽的特点就出来了;把花喻作“星星”,天上星星多如牛毛,那繁花自然也不计其数了;“还眨呀眨的”,写出了花随风而动、时隐时现的动态美。比喻手法不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花的情态、数量,还蕴含了作者对野花及春天的喜爱之情,这样的句子当然魅力无限了。
如何作比喻句呢?它并非简单的“棉花像雪一样白”“柳枝如绳子一样柔软”这般直白的感观联想;“狗像野兽一样嚎叫”也不行,因为不能以本性相近的喻体去修饰本体。“棉花像雪”“柳枝如绳子”“狗像野兽”等比喻,因本体与喻体过于接近或过于直白,都不是好的比喻。反过来,绝佳的比喻都是两种表面相隔很远,但经巧妙联合,把它们之间一个相似特性巧妙融通起来,组成比喻,就能收到出乎意料的好效果,这样的比喻会瞬间让人眼前一亮,击节赞叹。如莫泊桑《羊脂球》中的一句:“年老的修女,满脸都是麻子,仿佛是就近中了几发霰弹枪。”脸与霰弹枪很难扯上关系,但脸的凹凸不平与霰弹枪射击后的效果神似,这样先让人莫名其妙,然后恍然大悟,就产生拍案叫绝、久久回味的奇妙效果。老舍《月牙儿》的句子:“我们的锅有时干净得像个体面的寡妇。”夏目漱石《我是猫》的句子:“此刻烦躁的心情就像用十除以三得出的结果一样,无穷无尽。”皆是如此。
还有一点要注意,比喻句要尽量避开老旧,已经用腻了的句子,如“月亮像弯弯的小船”“脸蛋如鲜花一样美”“跑得像风一样快”等,这些习以为常的比喻句并不能为文章增色多少。我们尽量使用新颖的比喻,让读者一看就有眼前一亮的感觉,才能使文章更加出彩。如王小波在《黄金时代》中的一个比喻:“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生活与牛被锤杀似乎没关系,但细细品味后恍然大悟,人变老而意志日渐消沉的过程,不正与牛被锤刑的痛苦过程神似吗!这样新颖的比喻句,无疑是文章的闪光点,不但使整篇文章增色,而且让读者印象深刻,经久不忘。
所以,同学们写作要多用比喻,作比喻句时记住两点,一是注意本体与喻体有相似之处,但本体与喻体分得愈开,效果就愈妙;二是尽量使用新颖的比喻句,这样比喻的效果才会更好。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