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需要表达观点,如主张什么,反对什么,态度怎么样,有何判断等等。一般来说,文章的论点就是作者的观点,观点明确就是观点要清楚,态度要鲜明,不能含糊其辞或模棱两可。怎样才能做到观点明确呢?
首先要有明朗的态度,鲜明的立场。文章观点不能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骑墙态度,也不能是“和稀泥式”的模糊态度,要有明确的支持或反对、肯定或否定的态度、立场,才能让读者了解你的观点。如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其观点是“我确信,敬业与乐业四字是生活不二法门”,态度鲜明,毫不含糊。又如利哈乔夫的《论教养》,作者提出“什么是教养?为什么要有教养?怎样拥有教养?”这三个问题,并逐一解答了这三个问题,观点在解答的过程中明确地呈现出来了。但一些文章存在观点模糊或多重观点等问题,如下文《电子游戏利弊共存》:
电子游戏可以培养软件开发人才、电子竞技高手、传播推广人才。这些人一旦发明出一些高科技游戏,不但可以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创造外汇,而且还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如2022年 FIFA 中国区总冠军陈迪,电子游戏造就了他,让他成为业界名人。但电子游戏也有不好的一面,经常沉迷于游戏的虚拟世界里,往往会使人误入歧途。有的人沉迷其中,与社会脱节;有的人上瘾之后,为买游戏装备,不惜铤而走险偷钱财物品,最终走上了不归路。
这段文字概述了电子游戏带来的一些社会现象,列出它的好处和弊端,这是人们所熟知的事实。但文章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是赞成还是反对电子游戏?文章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观点。议论文以分析事物、发表意见、提出主张为目的,本文并没有达到这个目的,因此这段文字的论点不明确。
次之,观点要统一,并贯穿全文。观点统一并贯穿全文,是指议论文全文保持一脉相承的观点,不产生大幅度的转变或突变。议论文观点通过事实证据、引用权威观点或引述经典案例等方式来巩固,以达到说服读者的目的。论证过程中要求观点保持一致性,不能突然改变立场或观点,否则容易造成读者的困惑。看以下例子:
有人在讨论中学生需不需要学习地理时这样说:“我认为中学生没有必要学习地理,某个国家的地形和位置完全可以和这个国家的历史同时学习。我主张把历史课和地理课合并,这样更方便学生的学习。这样做不但节省时间,而且效果更好。”
这段话的观点没有一贯性,它最初提出“中学生没有必要学习地理”的观点,论述的却是“把历史课和地理课合并”的观点,这就犯了偷换论点的逻辑错误。只有紧扣一个观点并贯穿全文,论文的观点才能明确一致。但有时观点的转移很隐秘,不容易让人察觉,如下面例子:
好奇心是促进人们不断探索、不断进取的动力。对世界充满好奇并努力探索,可以使梦想生根发芽,开出美丽的花朵。面对这个神奇美妙而又复杂多变的世界,有的人漠不关心,得过且过,不思进取;有的人充满幻想,鼓足干劲、孜孜进取。无数的历史事实证明,前者将一无所有,后者将根植梦想,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明天。
这段话开始的观点是“好奇心”,但在“面对”之后的论证中,无论是举反面例子,还是举正面例子,强调的不再是“好奇心”,而是“进取心”,这就脱离了原来的观点,犯了偷换概念的逻辑错误。“好奇心”与“进取心”高度相似,不容易辨别出来,这就要求同学们选用论据要严谨,不能马虎大意。
在议论文写作中,只有把观点及证明观点的论据、论证思路等都想清楚、想透彻,才能确保观点明确。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