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堡,是山西最北端的长城古堡,地处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的天镇县境内,是一处承载着千年风霜与厚重故事的边塞桃源。

秋意萧萧新平堡
2024-11-04 来源:阳江日报

保存完好的镇边楼玉皇阁。

新平堡,是山西最北端的长城古堡,地处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的天镇县境内,是一处承载着千年风霜与厚重故事的边塞桃源。在那里,举目四望,塞外风光尽收眼底,号称“九边十一镇”的天镇长城像一条巨龙飞腾在崇山峻岭之间,静静地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今日的宁静。长城脚下,新平堡内,在这金秋时节尤为壮美,边墙雄浑,大地织锦,人民勤劳,草木丰茂,宛若一幅古朴而苍凉、动人心魄的画卷。

秋天的塞北高原,仿佛是大自然最偏心的杰作,将一年中最绚烂的色彩毫不吝啬地倾洒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驱车行驶在长城一号旅游公路天镇段,蜿蜒曲折的公路平坦舒适,造型别致的旅游路牌、色彩斑斓的公路主题,时不时让人眼前一亮;绵延不断的明代夯土长城,历经岁月变迁,边墙和烽火台依然屹立不倒,沿途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融为一体,让游客沉浸式领略长城美景。正是农作物成熟的季节,田野上一片火红与金黄交织的海洋铺展开来,一改往日的苍凉,呈现出让人难以想象的五彩视觉盛宴。高粱,那挺拔的秆子如同英勇的士兵,头顶着沉甸甸的穗子,穗子上的籽粒饱满而紧密,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红得热烈,红得耀眼。而与之相邻的,则是金黄的谷子地,谷子低垂着头颅,穗子沉甸甸的,密密麻麻地簇拥在一起,汇成了一片金色的海洋。长城如一条巨龙蜿蜒起伏,穿行在丰收大地,连接着历史与现在,也见证了这片土地上的春华秋实。

新平堡。

听我说是专门来拍长城古堡的,当地老乡不解地说:“这边墙、土圪垯,有啥好拍的?”我没有正面作答,反问:“知道这长城是谁修的吗?”“秦始皇啊……”别看这位老乡在长城脚下生活了一辈子,这回答还真有点离谱。明朝正统年间,蒙古的俺答部落时常南侵,到了嘉靖年间,大同地区的灾难更加深重。为了御敌,明王朝在大同北这一带修筑了100多里的长城防线,设置了防卫机构,这些在漫漫黄土地上崛起的夯土城堡群落,紧扼交通要道,外堡内墩,烽燧相望,形成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为守护大同继而屏卫京师发挥着重要作用。

我们的汽车跟着老乡的农用车踟蹰而行,环顾左右,城墙与公路平行,像一条黄色的巨蟒匍匐在山脚之下。新平堡马上就在眼前了,老乡热心地指点我,要看新平堡,最好先去保平堡,顺着老乡手指的方向一看,保平堡就建在新平堡西的一处高地上,是新平堡的哨堡,按现在的说法,叫哨所更恰当。保平堡中高围低,四野尽收眼底,向西望去,一座座烽台斑驳沧桑,巍然挺立,再看长城,盘绕在铅灰色的崇山峻岭上,蜿蜒起伏,堞垣崇隆,气势威严,十分壮观。

古阁镇边楼  繁华今依旧

从北门进入堡内,远远就见一位拿着手持直播架、激情洋溢解说古堡日常的大哥,这正是新平堡的网红“王掌柜”。听说我们是来探访新平堡的,“王掌柜”十分热情,他自我介绍叫王瑞,是土生土长的新平堡人,还是个新平堡历史的民间研究者。为了宣传新平堡,王瑞学会了利用网络和微信平台来推介新平古堡的旅游,近期还在新媒体上搞起了直播。说话间,他打开了手机,自编的新平堡各类视频立刻呈现在我眼前,这小小的平台上囊括了村里动态、人文趣事、美食特色、旅游景点等内容,看来已成为外界了解新平古堡的窗口。

我跟着王瑞,首先来到了十字街中心的玉皇阁,这是一座三层两檐、歇山顶式楼阁,底座青砖厚实,阁上飞檐伸展,顶部琉璃铺瓦,木构雕花勾栏,方拱形十字过街洞门,十分气派。王瑞说,玉皇阁也叫镇边楼,为明代遗物,万历二十年(1592年)所建,是全堡的制高点。在边镇中央建阁,平时做交通要道,战时可以充当中心指挥部,同时也供奉安定军民心灵的神佛,意在祈求天帝保佑平安。明代时大同镇边72城堡里都曾经建过类似的楼阁,但是今天这样的楼阁多被拆毁,只有新平堡的玉皇阁基本保存了原貌,这也是我国北方现存仅有的一座过街阁,算是历史缝隙中的奇迹。

新平堡既是军戍堡寨,也是边境贸易的一大处所,玉皇阁下十字相交的道路,至今仍是车水马龙,道路两边的明清建筑商铺林立,走在新平堡的街上,依然听到阵阵卖货的吆喝声,锅碗瓢盆、服装杂货摆满了地摊,街道边、案子上摆着猪头和大扇的猪、羊、牛肉,老字号的糕点铺、酿酒坊,近百年来一直屹立在这里,吸引着三省区周边的老百姓前来光顾。特别是北街,虽街面仅两步宽,但两边店铺有几十家,原先这里曾有兴隆昌、永和成、中源永等十几家铺面,不少古老的店铺建筑大都被改建或正在改建,原汁原味的古建筑仅存永和成布行一间,窗户上的木窗棂仍古色古香。过去,长城内外的物资在这里交换,其重要性相当于现在的“广交会”,当时不仅每年有阴历七月初三到十四的年度大市,还有每月的月市和小市。而今,我们置身其间,恍若重回明清时代,令人生出今夕何夕之感。

新平堡不仅是一座军事防御要塞,更是一个文化的交汇点,它见证了汉文化与北方游牧文化的交融与碰撞,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漫步在古堡中,仿佛穿越了时空隧道,那金戈铁马、烽火连天的年代与城内百姓安居乐业、和谐共处的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边墙古建中读出的是厚重、历史、追忆与想象,从边民后人中体会的是坚强、乐观、淳朴和善良。新平堡虽经岁月沧桑,却永难被人遗忘!

长城秋韵。

“游”感而发
合理管理游客自带食物江德斌

据《法治日报》报道,“只有他们(景区商家)卖的东西才可以带进去吃,我们自己拿的食物就不能带”。近日,有游客发布这样一则视频。视频中,景区工作人员制止游客带食物上山,称清扫任务重,“每天山上都是鸡爪、瓜子皮”。

对此,网友褒贬不一。支持者认为,景区此举是为了维护环境卫生,减轻工作人员负担。反对者认为,景区实则是为强制游客购买景区内的高价商品,以此增加经济收入。

事实上,能否让游客自带食物进景区之争并非个例。近年来国内景区类似的规定与倡议时常可见,并屡屡引发争议。这背后反映出景区在环保与经济利益之间的艰难抉择。一方面,景区需要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吸引更多游客;另一方面,景区也需要通过合理的经济手段维持运营和发展。

在旅游旺季,大量游客涌入景区,如果游客随意携带食物并随意丢弃垃圾,无疑会给景区环境卫生管理带来巨大压力。特别是某些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如将果汁、汤汁等倒在树底下,更是直接危害到景区的生态环境。因此,从保护景区环境和生态平衡的角度来看,禁止游客自带食物有一定的合理性。

然而,完全禁止游客自带食物的做法,亦显得简单粗暴。这不仅剥夺了游客的选择权,还可能滋生景区内的物价虚高、服务质量下降等问题。此外,如果景区内的商品种类单一、价格昂贵,还可能影响游客的旅游体验,从而对景区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对于这一问题,需要兼顾景区卫生和经济利益进行综合评估。对于一些特定类型的景区,如自然保护区或文化遗产地,确实需要更加严格的食品管理规定,以保护环境和文化遗产。而在其他类型的景区,如主题公园、游乐园等,禁止自带食物可能就显得过于苛刻。


保平堡哨堡。

如何在环保与经济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或许是景区管理者需要深思的问题。景区可以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增强游客的环保意识,引导游客文明游览、爱护环境。同时,景区也可以增设垃圾回收点和分类设施,方便游客投放垃圾,以减轻工作人员的清扫负担。

此外,景区还应合理规划商业布局,提供多样化的商品和服务,以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在价格制定上,景区应遵循市场规律,确保价格合理、透明,尽量契合市场平价商品水平,避免给游客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