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李柳枝
春节临近,服务市场进入“春节涨价模式”,理发、洗车等日常消费不约而同迎来大涨价。为什么春节前服务性行业纷纷涨价,甚至已形成惯例?这种“春节涨价模式”是否合理合规?对此,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洗发除涨价还缩短服务时间
“每年春节前洗发理发都涨价,今年大约在两个星期前就开始涨价了。”市民李女士告诉记者,1月中旬,她如往常一样去到常去的一家发廊洗吹头发,发廊员工告知洗吹头发已经在原价的基础上上涨了10元。对此,李女士略感意外,因为她进店时并没发现涨价的有关告示。该员工还称,越临近春节消费价格越高,而提供的服务时间反而会缩短不少。
1月30日,记者在市区走访多家美容美发店发现,该行业普遍“涨声一片”,且涨幅较大,个别商家已将个别项目的服务收费提至原价的两倍有余。市区马曹路一家理发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平时洗发若持有会员卡是22元,无会员卡为25元,10余天前洗发上涨10元,现在到店洗发不管是否持有会员卡,统一价为45元。烫染项目则普遍比平时的价格贵几十元。
市区另一家理发连锁店一名发型师表示,当天该店洗吹头发上涨了15元,洗剪吹项目则上涨了25元。该发型师说:“现在行业内洗发和剪发的价格每天都可能不一样,我们店最近每隔三天便涨一次价,目前的规律是每一次上涨5元。”据悉,洗发和剪发价格年后会回落,但一般要元宵过后才会恢复原价。
洗车以每日五元的幅度上涨
不仅是美发行业,洗车价格的大幅上涨也备受消费者诟病。有市民反映,洗车费自1月20日前后,市区不少洗车店像约好的一样,普遍上涨了20元,即平时每次洗车30或35元的上涨至50或55元,这种现象很不合理。近日,记者走访了解到,洗车价格在节前确实明显上涨。
“今日洗车70元。”市区康泰路一家洗车店在门口立了一个醒目的告示牌,告示牌上显示价格处以一张白纸作底,显然已经更改过价格。洗车店的员工表示,该店在节前10多天起,洗车的价格逐渐上调,基本以每日5元的幅度上涨。“年前用工紧张,大家没心情干活,都想早点回家过年。”该店负责人表示,如果不涨价给员工提高提成,估计大家都不想上班了。
市区石湾北路、马曹路等多家洗车店的洗车费也普遍上涨,大都由原来的30元涨至40元或50元。“虽然涨价了,但洗车的人不少反多,很多人都想在年前给汽车做一次‘美容’,干干净净地过新年。”石湾北路一家洗车店的工作人员表示。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消费者认为服务性行业在节前大幅涨价并不合理。“春节临近,服务行业的工人还在值守岗位,理应点赞。”市民周先生表示,适当涨价是可以理解的,但涨价不能过于“任性”,应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让大部分消费者都可以接受。
商家涨价须明确告知消费者
“春节涨价模式”似乎已成为服务行业默认的“行规”,但节前涨价究竟合不合理?是否有法可依?为此,记者咨询了市发展和改革局收费管理科及其他相关科室。
有关负责人表示,洗车、理发等服务行业执行的是市场调节价,也就是价格放开,可随着市场的波动而变化,由经营者自定。经营者可根据市场需求和市场环境等因素调整价格。
按照现有的法律法规,经营者在调整价格时,必须“明码标价”,可在店内显著位置出示调价告示,或者提前与消费者进行沟通,确保消费者在消费前能够了解实时价格,做到明明白白地消费。如果商家涨价了却不提前告知消费者,到收费时才告知,让消费者在不知涨价的情况下消费,商家故意欺瞒消费者的行为或涉嫌价格欺诈。这时候,消费者可以保留证据,向物价监管部门或拨打12345投诉举报热线对商家进行投诉。
市发展和改革局有关人员表示,自1月中旬起,该局设立了6个检查组,每天按照事先制定的有关方案,对粮、油、菜等商品价格、客运票价、服务行业收费等加强巡查。一旦发现商家存在不明码标价、标价不规范、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检查组将依法进行立案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