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交换季节,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提醒消费者:

谨防椰酵假单胞菌 污染食物引发中毒
2018-11-22 09:45:32 来源:阳江日报

秋冬交换季节,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提醒消费者

秋冬交换季节,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提醒消费者:

谨防椰酵假单胞菌 污染食物引发中毒
阳江日报

阳江日报讯(记者/邓贤志 通讯员/杨光志 彭丽宇)正值秋冬交换季节,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提醒,谷类发酵制品、变质银耳和木耳、薯类制品等三类食品易被环境中的椰酵假单胞菌污染,消费者慎防该菌引起的食物中毒,选购上述食品时,要认真阅读产品标签和留意保质期,贮存时要注意保存条件和时间。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气温持续徘徊在20—30℃之间时,椰酵假单胞菌最易繁殖。其中,谷类发酵制品(如发酵玉米面、糯玉米汤圆粉、玉米淀粉、发酵糯小米、湿米粉)、变质银耳和木耳、薯类制品(如马铃薯粉条、甘薯面、山芋淀粉)等三类食品中,容易被环境中的椰酵假单胞菌污染,如果储存不当或时间过长,细菌繁殖会产生米酵菌酸毒素,导致食物中毒。椰酵假单胞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发病急,潜伏期一般为30分钟至12小时,少数长达1至2天。主要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轻微腹泻、头晕、全身无力。重者出现黄疸、肝肿大、皮下出血、呕血、血尿、意识不清、抽搐、休克甚至死亡,一般无发热。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提醒,消费者自制谷类发酵食品时,不要使用霉变的玉米等原料。谷类浸泡时要勤换水,保持卫生,磨浆后及时晾晒或烘干成粉,在通风防潮的环境下贮藏,不要直接接触土壤。吃木耳或银耳前,要将其表面清洗干净,然后用干净的容器泡发,一次不宜泡发过多,泡发好后要及时食用。如需要凉拌,在选好食材的基础上用开水焯熟(开水漂烫),并适当添加大蒜、醋等;不要食用自采鲜银耳或鲜木耳,特别是已变质的鲜银耳或木耳。谷类发酵制品贮存不当或贮存时间过长,容易产生米酵菌酸毒素,加热食用后仍可以引起食物中毒,应在购买当天食用完。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