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50,《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年》小全张,1958年6月20日发行)
【楔 子】
唱、念、做、打,中国戏曲是以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把词曲、音乐、美术、舞蹈、表演的美熔于一炉,充分调动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达至和谐统一,在世界戏曲艺术的大舞台上闪耀着它独特的光芒。有人说,邮票是一个小舞台,这个比喻不无贴切。从戏曲的大舞台到方寸的小舞台,有哪些故事得到了延续?又有哪些美得到了封存?搬凳仔,霸头位,走,让我们一起看戏去……
漫话剧作家
戏曲的繁荣,离不开剧作家的努力。作为幕后工作者,他们与前台演员相比起来,多少显得有些寂寂无闻。现时,我们最为熟知的剧作家当然要数“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和郑光祖。此外还有王实甫和汤显祖,一部《西厢记》及一部《牡丹亭》,就足以令他们不朽。到了清代,贡献最大的剧作家是有“双李”之称的李玉和李渔,以及洪升和孔尚任,他们有“南洪北孔”之称。近代的翁偶虹,也是一个不可绕开的人物,被誉为“百年戏魂”,其代表作《锁麟囊》传唱数代,令人难忘。
最早登上方寸的剧作家,是位列元曲四大家之首的关汉卿。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号已斋、己斋叟,汉族人,元代杂剧作家,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有关关汉卿生平的资料缺乏,但其一生留下了60多个杂剧,真实地反映了元代社会的现实,表现了元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和反抗精神。其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蝴蝶梦》《望江亭》《单刀会》,剧中人物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生动,语言质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0世纪50年代,因其作品具有鲜明的“人民性”而在国内广受推崇。1957年,邮电部曾计划发行“中国古代作家”邮票,一套十枚,分别为:屈原、司马迁、陶潜、李白、杜甫、白居易、关汉卿、王实甫、施耐庵和曹雪芹。“拟由文化部负责审图,并准备分批发行。”当时,邮票特约张光宇来设计,张光宇随后绘出了部分图稿。后来,因为有关方面对于人物形象采用何种方式来表现意见不能统一,最终没有发行。
李斛作的关汉卿画像图稿
孙传哲题写的小全张票名字样副本
关汉卿邮票的发行缘起
1957年10月28日,世界和平理事会常务会议通过了1958年纪念的世界文化名人名单,分别为:中国戏曲家关汉卿(戏剧活动700年)、伊朗诗人萨迪(名著《蔷薇园》出版700年)、英国诗人米尔顿(诞生350周年)、意大利物理学家托里拆利(诞生350周年)、日本画家尾形光琳(诞生300周年)、法国画家多米埃(诞生150周年)、瑞典女作家拉勒耶夫(诞生100周年)。会议决定,各国文化界将共同纪念这批文化名人。世界和平理事会在致中国邮电部的函中表示,如果能配合纪念活动发行邮票,“对国内外宣传意义都很大”。
1958年2月3日,中国戏剧家协会致函邮电部,正式建议发行关汉卿纪念邮票:
关汉卿是我国元代最著名的戏剧家之一,今年世界“和大”把他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各国都将隆重纪念。我们认为像这样一位伟大的戏剧家,应该在我国及世界人民中进行广泛的宣传,为此,我们建议你部在纪念期间发行关汉卿纪念邮票。关汉卿的画像我会正请画家绘制之中,邮票倘需画像时,可使用纪念会的画像。
以关汉卿戏剧活动为题材的邮票,由此正式启动。当时,剧协和美协已组织蒋兆和、叶浅予等画家绘制关汉卿的画像,不过,邮票图案最后选定的关汉卿画像是李斛的作品。
李斛所作的关汉卿画像,承袭了中国人物画的民族风格,将传统肖像画法与西方造型、光影等技法相结合,用笔洗练,刚柔相济,加之以线描的方式勾勒轮廓,使人物的脸部更加丰满生动,人物的须眉、帽带、衣褶均显得细腻而飘逸有致。在对人物神态的刻画中,李斛作了去背景处理,身体微微前倾,鬓髯向后飘舞,一手握拳,目光锐利,有一种嫉恶如仇的坚毅,充分体现了关汉卿爽朗豪放、隽智豁达的性格。这幅关汉卿像,后来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频频收录于教科书与其他出版物当中,成为关汉卿不可替代的“标准照”。
郭沫若的绝妙建议
孙传哲承担了《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年》纪念邮票的设计任务。郭沫若得知邮电部即将发行关汉卿纪念邮票的消息后,十分高兴,曾多次让秘书打电话了解情况。孙传哲也就这套邮票的设计问题,多次向郭沫若请教和探讨。
原先孙传哲的设计初稿,曾选择著名剧目《窦娥冤》剧本中的一幅插图来作为邮票图案。郭沫若看后,提出了异议:“《窦娥冤》一剧虽然是关汉卿的代表作,但在邮票上出现一个正在刑场被杀头的妇女似乎不妥,而且这幅插图的艺术造型也欠合理。”随后,他向孙传哲推荐了关汉卿另一代表作《蝴蝶梦》剧本中的插图。《蝴蝶梦》剧情曲折,却具有人性的光芒:王氏三兄弟金和、铁和、石和为报父仇,打死皇亲葛彪,入狱。包拯复审此案,王妻自愿认罪,三子也争相认罪。包拯只想判一人有罪,判金和、铁和,王妻都不同意,却让幼子石和领罪。包拯怀疑石和非其亲生,暗中观察后才知王妻爱护前妻所生二子,而甘愿牺牲亲生子石和。包拯大受感动,恰好梦见三蝴蝶坠入蛛网,另一大蝶飞来救出二蝶而置幼蝶于不顾。他受启发,心怀恻隐,暗中用另一死囚偿命,将三子尽皆释放。
郭沫若所荐插图为明代黄应光、黄应瑞、黄德珍的木刻作品。图中包公伏于案上,双目紧闭,外面景色秀丽,一只大蝴蝶和三只小蝴蝶翩然起舞,两个仆从小心侍立一旁,仿佛唯恐惊扰了包公的梦境。这幅插图构思巧妙,别致地展示了《蝴蝶梦》一剧的内容,令孙传哲眼前一亮。
于是,他马上就采纳了郭沫若的建议。
接着,孙传哲选取了明代顾曲斋版《元人杂剧选》中的一幅插图作为第三枚邮票图案。这是明代吉甫为关汉卿名剧《望江亭》创作的木刻插图。《望江亭》的剧情大致如下:居于清安观中的新寡谭记儿才貌双全,观主侄儿白士中新近失偶,往潭州上任途中探访姑母,观主于是从中撮合,使得白与谭结成夫妻。权贵杨衙内早已看中谭记儿,暗奏圣上请得势剑金牌,往潭州取白首级。中秋,谭记儿扮作渔妇,在望江亭上灌醉杨衙内,窃走势剑金牌…… 湖南都御史李秉忠访得此事,奏于朝廷,惩办了杨衙内。插图描绘的正是谭记儿乘舟前往望江亭的情景,画面线条精致,富有动感,深刻地揭示出剧中的矛盾冲突。
孙传哲的良苦用心
与此同时,小全张也展开了设计。“我又将三枚邮票组合在一起,设计了一枚小全张。小全张上方是我的毛笔书法手迹‘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年’十个大字,下方则以一朵梨花作为装饰。郭沫若问我:‘为什么选用一朵梨花作为装饰呢?’我回答:‘梨花隐含梨园之意,而梨园则泛指有关戏剧的事物。’郭老听罢,连连赞道:‘好!好!’”
关于小全张上方的票名题写,《中国邮票史》中有不同的说法,认为是郭沫若手书。而我更倾向于孙传哲的回忆,作为亲历者,他似乎不可能将这事情搞错。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哪里存在误会,我判断。观察邮票中的票名,也有“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年”的书法题字,与小全张的题字不同的是,其书法为竖排,简体,字体更为圆熟。我认为,这才是郭沫若的手书。看来郭沫若的确题了字,当时用在了邮票设计当中,待到设计小全张,需要一行横排的票名,孙传哲可能不好意思再去麻烦郭老,于是自己写了一幅,放在上面。孙传哲的字我认得,结构严谨,棱角分明,劲力十足,相当有文人的“范”。
这大约就是两种票名题字的真相罢。
邮票图稿设计完成后,为表现原作的木刻线条,决定采用雕刻版印刷,“力求使画面古朴庄重、刚柔相济”。这套邮票中,关汉卿像的原模由邮票发行局雕刻,另外两图则由印刷厂雕刻。后来两种原模放在一起对照,发现双方所刻图案尺寸略有差别,印刷厂所刻的两块均为27×37毫米,符合订印规格,而邮票发行局自刻的一块为27×37.5毫米。因原模已淬火,故决定不再修改。邮票发行局见到大版色样后,提出“我们考虑该邮票如用原订之单色印制,效果恐不够好,为此函请改为加印底色纸印制,……并希提前用胶版印制底色。”最终邮票的底色改为浅黄色,印刷也从最初的单色雕刻版印制改为胶雕印制。
1958年6月20日,纪50《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年》邮票正式在全国发行。6月28日,纪念世界文化名人关汉卿的活动以北京为中心在全国各大城市展开,声势浩大,颇具影响。
饮誉世界邮坛
纵观整套邮票,设计古朴典雅,线条生动传神,雕刻原汁原味,一举成为1950年代雕刻版邮票的精品。当时的印制人员董纯琦在《评我国邮票的印刷质量》(《集邮研究》1989年第4期)一文中如此评述这套邮票的印刷:“原钢版雕刻堪称大家之作”,“印刷效果完整地再现了原版印样的效果,人物形神兼备,层次饱满,点线光洁,墨色浑厚,历历在目”。
同年出版的英国《集邮者年鉴》,将这套邮票中的《望江亭》评为当年世界十枚最佳邮票之一。主评人斯考特的评语如下:
我的另一个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为纪念戏剧家关汉卿创作七百年发行的邮票中的20分票,也使人有如同国画之感。不过我听说这幅画是完全是按照古代在最近绘出的。仅仅从中国艺术品的观点来看,精细、光与暗的对比、奇怪而富象征的波浪,再加上乘浪向亭驶去的木船,都产生了令人高度满意的效果。……撇开这个故事不谈,我认为这是一枚最令人精神为之一爽的邮票。
有趣的是,主持人将此幅图案误作现代作品,然而,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他对此枚邮票的偏爱,正所谓“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在1979年举办的“建国30年最佳邮票”评选活动中,这套邮票及小全张被评为最佳纪念邮票之一。不过话说回来,戏剧作家选题自此再无后续,正当人们认为《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年》邮票已成绝响,中国邮政于2015年4月4日推出了《中国古代文学家(四)》纪念邮票1套6枚,表现内容分别为汤显祖、冯梦龙、蒲松龄、洪昇、孔尚任、曹雪芹,其中汤显祖、冯梦龙、洪昇和孔尚任,正是人们所翘首以盼的戏剧作家。
汤显祖(1550-1616),明代诗人、戏曲作家,撰写传奇戏曲“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冯梦龙(1574-1646),明代通俗文学家、戏曲家,戏剧作品有传奇《双雄记》《万事足》等传世;洪昇(1645-1704),清代戏曲作家、诗人,撰写《长生殿》传奇、《四婵娟》杂剧;孔尚任(1648-1718),清代戏曲作家,撰写传奇《桃花扇》《小忽雷》。洪昇、孔尚任齐名,史称“南洪北孔”。该套邮票由著名画家高云创作,采用中国传统的工笔技法,线条流畅而遒劲,画面古雅而细腻,胶雕套印工艺印制,更显人物神韵。
六十年过去,世事终有后续,该是令人欣慰的结果罢。
(2015-6《中国古代文学家(四)》,自上而下分别为:汤显祖、冯梦龙、洪昇和孔尚任,2015年4月4日发行)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