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日渐衰老的父亲,感叹时光荏苒的同时,心里也有一股隐隐不安,害怕有一天父亲会离我远去。想到谁都无法控制人的生与死,唯有珍惜眼前人,这才是应该做的,倒也释然。虽然我知道这是自欺欺人的说法,毕竟当一个你最爱的、或者爱你的人离你远去,心里的那份悲痛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都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说我当老师的父亲不但是我的灵魂工程师,也是我的启蒙老师。因为他的悉心教诲,我从小就熟读了流传广泛、家喻户晓的儿童启蒙读物《三字经》并理解其内容。老人家的言行举止,不但影响我让我养成了做人最基本的文明礼仪,也对我的人生观有着很大的影响。
参加工作以来,我从来没有迟到的概念。同事闲谈起,问我有什么窍门的时候,我笑说是因为父亲的唠嗑。因为父亲从小就对我唠嗑: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给自己准备好充足的时间,就是十分钟的路程,也要准备二十分钟,留给自己十分钟来应对意外的发生。所以无论做什么事,我都养成准时准点到达目的地,从来不迟到的良好习惯。
结婚二十年来,我和丈夫的一家人能够和睦相处,和父亲的影响有着很大的关系。因为父亲经常在我面前唠嗑,说我们年轻人和老人相比,我们有着大把的时光挥霍,而老人活着的时间只能倒计时,一个人活在当下,尽孝也只能在他们有生之年。父亲对长辈的孝顺,让我怎么说呢。记得十二岁那年,为一件小事,性情粗暴的爷爷和我母亲吵架,父亲明明知道是爷爷的错,可他还是当着爷爷的面,说母亲的不是,母亲被气哭了。我生气了,大骂爷爷“老不死”。想不到和蔼可亲的父亲听到我骂爷爷,不假思索地给我甩了一巴掌。可想而知,没挨过打的我有多伤心,觉得父亲眼里只有爷爷,发誓不再搭理他们。过后,父亲向我道歉,说他打人不对,但我骂人也不对。虽然自己骂人不对,但想到父亲当着那么多人对我动手,就没法原谅他,和他冷战起来。母亲劝我,说父亲出于孝顺才打人,既然他道歉了,就原谅他吧。让我最终原谅父亲的是他对我不停地唠嗑:爷爷的性格是有点粗暴,有时候会做错事。爷爷是长辈,我们应该尊重他,他做错事了,我们可以批评他,但不能骂他。
如今,也许是工作忙碌的原因,又或许是父亲觉得我们都是成年人了,对我们的唠嗑也少了。一次,父亲的一个学生打电话给我,问我是不是喜欢呆在家里写文章,搞文艺创作。我愕然,问他怎么知道,他笑着说是我的父亲说的。还说他们的同学聚会,父亲喜欢对他的学生唠嗑儿女的事情,我的爱好便成了父亲唠嗑的话题。听到这里,一股说不出滋味的情感涌上心头。现在的老人,总喜欢对别人说儿女的事情。而我的父亲,竟然把我的那点爱好当成他老人家向别人炫耀的资本,也许他觉得他的女儿人生有追求,生活有品位。纵使我没有像他老人家所希望的那样,能成为一个作家,可是他老人家觉得,女儿爱好写作,有文艺上的兴趣和追求,也是他的骄傲。
想到父亲曾经说过,老人家的日子是在倒计,活一天就少一天,心里便会酸酸的。现在无论工作多忙,我都会抽出时间,陪陪父亲,听听他的唠嗑,那也是一种幸福。
林秋燕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