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两个儿媳认为我偏心?
2018-10-28 09:43:06 来源:阳江新闻网

一个认为她偏心,另一个也认为她对自己不好

为什么两个儿媳认为我偏心?
阳江新闻网

倾诉/银姨 执笔/黄卓贯

口述故事

银姨的两个儿子都已成家立室,她退休在家带孙子。本是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可是两个儿媳妇总为家庭琐事而闹不和,一个认为她偏心,另一个也认为她对自己不好。为此,还差点闹到要分家的地步。且听银姨的倾诉。

打扫灰尘引出矛盾

我的名字有一个“银”字,在闸坡水产公司工作的时候,大家都叫我银姨,事实上,这是他们给我起的外号,因为银姨是“银鱼”的谐音。我的丈夫是渔民,两个儿子长大后,他就自己买了一条小渔船,带着大儿子海威出海捕鱼。小儿子海武不适应海上生活,中专毕业后在酒店找了一份电工的工作。

我和丈夫辛苦了大半辈子,终于建了一座四层的大房子,一楼是客厅和厨房,我和丈夫住一层,两个儿子各住一层。

新建房子第二年,海威娶了媳妇,媳妇映花是闸坡本地人。映花在小镇的一家售楼公司上班,她很勤快,下班回到家里都主动做家务。不久,映花为我家诞下了一个肥肥白白的男婴,起名小轩。这时我退休了,就在家里带孙子,一家人其乐融融。

又过了一年,海武也结婚了,媳妇珍佩是阳春人,跟海武在同一家酒店工作。两个儿子都成家立室了,我和丈夫满心欢喜。每天,我在家带孙子,买菜煮饭。白天他们各忙各的,然后晚餐时间一家人聚在一起,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可是,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总会有些磕碰的。就像洗碗的时候,碗碗碟碟磕碰一样,事实上,你也并不清楚究竟是碗碰到了碟还是碟磕着碗了。

我留意到家里的楼梯和墙角旮旯有很多灰尘,于是提醒映花打扫一下。不料,她反问我怎么一定非要她打扫。我一时语塞,她说得没错,印象中的确是她搞卫生比较多。转而,我又提示珍佩应该打扫卫生。她说我偏着映花,我帮映花带孩子,映花多做点家务也是应该的。听了她的话,我心里觉得不妥,这是什么逻辑,我哪一点偏心了?何况,等她有了孩子,我一样也会帮她带孩子呀。

直至后来珍佩才说出心里的疙瘩。原来,她认为自己结婚请喜酒只摆了十几席,而映花结婚请喜酒却隆重地铺张了五十席,她俩有着明显的不同待遇。这一点很容易解释,映花是本地人,她嫁过来是联婚摆酒。况且,我那时还在水产公司工作,也宴请了好些同事。此时非彼时,有什么好比较的呢?我劝珍佩不要为这事纠结。

炖吃燕窝加深矛盾

后来,珍佩也有了自己的孩子,是个女孩,起名小可。满月之后,她就把小可交给我带,她又上班去了。我每天带着两个小孩子,还要买菜做家务,压力其实也不轻。有时候我想,我宁愿去上班都没有这么劳累,但是为了这个家庭,再苦再累也值得。

小可一岁的时候,小轩上幼儿园了。这时,我的压力似乎轻了一点。有一次,由于忙着做晚饭,忘记了接小轩的时间。当赶到幼儿园的时候,其他小朋友都放学回家了,教室里只剩下老师和小轩在那里。小轩见到我,哭泣着问婆婆是不是不要他了。

这本是很平常的事情,映花知道后,有些不悦,漫不经心地问小轩,婆婆是不是只要小可妹妹而不理小轩了。此话看似是对小孩子说的,其实就是在指桑骂槐说我厚此薄彼,但毕竟不是亲口对我说,为了免于口舌之争,我只好装作没听到。

小可有些瘦弱,珍佩听人说吃燕窝可调理肠胃、帮助消化,有助发育成长,于是她买来燕窝让我炖给小可吃。因为燕窝比较贵,她买得很少,只够炖两三次的份量。当时,我没有考虑周详,认为既然是珍佩自己花钱买的,那就只给小可吃而没有分给小轩。映花知道后,脸上写满了怨怼,我向她解释这是珍佩自己买来让我炖的,她不大相信我的话。我又说,如果她想买什么东西让我为她炖煮,我一样乐意。她却又说她自己能做的事自己会做。

我了解的,映花离娘家比较近,有时候会依赖娘家,而不需要我为她再做什么,可是我即使特别为珍佩多付出一点又有什么错呢?思前想后,为了两个儿媳不产生意见,我对珍佩提出以后她想炖些什么东西,让她自己处理。珍佩听了,竟去买了电炖锅放回自己的房间。这下好了,每当认为我煮的汤不合口味,就自己开“私厨”,满屋飘香。她炖的汤当然只够他们三口子的分量,而不会拿到一楼开饭,这种行为一次两次无所谓,经常这样有损家庭和睦。我跟海武说了此事,海武也劝珍佩,她却振振有词地说,这是她自己花钱炖汤有什么不可?还说这是我的主意。我有口难言。

映花对此事很无所谓,反正海威因为出海捕鱼也不常在家吃饭,如果她不喜欢吃家里的饭,就带小轩回娘家吃饭。但这可苦了我,我不知该煮多少饭,买多少菜。每当我提前征询两个儿媳的意见时,她俩却异口同声地说无所谓。

开家庭会解决矛盾

随着时间的流逝,小轩和小可渐渐长大。转眼间,小轩已上三年级了,他们有各自的兴趣和脾性,比如喜欢不同的玩具和看不同的电视节目。一般情况,他俩都能相处融洽,只是有时候为争抢看电视节目而各不相让。这看似简单的事儿,却是很让人头痛,因为你无法同时满足两个孩子的需求。

有一次,我在厨房煮饭,两个孩子在客厅看电视,他俩又为争频道而吵吵闹闹,你不依我,我不让你。我劝解无果,大声批评小轩,希望他能谦让一下妹妹,或者回房间玩一会也好。这时,映花刚好下班回来,听到我对小轩说的话,第二天就让海威买了一台新电视机搬回房间。他俩夫妻平时都用电脑,买电视机显然是为了给孩子看的。我看在眼里,心里觉得很不舒畅。

这时,珍佩跟海武商量要不要也买一台电视机,这样更加方便。我有点怒火,指责他俩:“这个家,洗衣服的、煮饭的都一式三份了,现在看电视也要一式三份了,眼下就差分家了!”

珍佩不以为然,她说分不分家都无所谓,反正大家都是这样过。映花也不甘示弱,她说可以随时和孩子回娘家吃饭。

既说到这份上,我不得不与丈夫商量,召集两个儿子、儿媳召开家庭会议,从长计议。这是我家开的第一次家庭会议。我在会上说,我一心一意为了家庭,为两个儿子带孩子,包揽所有家务,承担所有伙食开支及水电费,却不明白两个媳妇为什么还这么大意见,为什么一家人貌合神离?如果分家,我是不会全职为他们带孩子的。

听了我的话,海威和海武面面相觑,都表示没有想过分家的念头。转而,我又问映花和珍佩的意见,她俩支吾半天,也没有说出可行性的意见。我打定主意是打开天窗说亮话的,让她们有话直说。原来,映花认为我平时对珍佩特别好,是对她的不公平;而珍佩以为大哥海威始终跟着父亲出海捕鱼,家当肯定会占去一大半,这是对海武的不公平。

我豁然开朗,这都是两个儿媳各怀心思而引起的家庭矛盾。最后,我对他们说:“我对两个儿子一向一视同仁,绝不偏心,或者有时候会顾此失彼,但终归都会尽量去挪平均。”

儿媳俩听了我的话,都低头不语。良久,映花打破沉默,责怪都是自己小气造成的。珍佩也带着愧疚的语气说是自己小心眼。我拉着两个儿媳的手,语重心长地说:“你俩都不必自责,以后和睦相处就好啦。”

后记

孔子在《论语》中说:不患寡而患不均。意思是不担心分得少,而是担心分配得不均匀。这本是孔子提出的税收思想之一,家务事也同样是这个道理。银姨弄明白了两个儿媳闹矛盾是“寡”与“不均”的原因,相信她今后能处理好家务事。

注:文中人名均为化名。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