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要养气
诗气是什么?古今说法不一。其实,气是指人的一种生命力;诗以气为主是说诗体体貌。诗体体貌如何是由诗作者的生命力所决定。诗气可理解为诗中的气势,但很多人不是这样认为的。清朝纪昀就认为,气是风骨之本。
近代况周颐(1859—1926),广西桂林人,清朝遗老。他在《蕙风词话》中说:“遗山之词,亦浑雅,亦博大。有骨干,有气象。”对词的评述与诗的概貌相同,诗也应该有气象。南朝刘勰《风骨》篇也很重视气,把风骨与气相结合,“重气之旨”。论述得较为对应的是清朝文学家刘熙载,他在《艺概·诗概》中说:“言诗格者必及气。或疑太炼伤气,非也。伤气者,盖炼辞不炼气耳。”从这里可以知道,诗格即是风骨,风骨就是气。气之所以视作风骨,是因为气的本身有刚有柔之分。刚者是骨,柔者是风。只有养气才能突出风骨的力量。
当然,这里所说的养气与“知言养气说”有所不同。《孟子·公孙丑上》说:“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所言的知言是指辩别言辞的能力,判断不正当言辞之错误的实质所在。当然,他所指的养气应该是指道德修养需要配义与道,其观点与我们所理解的诗的气与养气是有一定出入的。
诗要养气就是要把其体貌、风骨、力量、道德、修养等考虑进来,否则,无法谈“诗要养气”这个内容。
唯诗成务
“唯诗成务”是我从《周易·系辞上》“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语中借鉴而来,用于诗歌创作技法研究,目的是作一个尝试,以开发诗歌创作新领域。“几”,微;“务”,事;“成”,成就。惟其研究到极其微细的运动变化,才能成就天下事业。把这句意旨借用到诗歌创作中,则成为“唯诗成务”。
唯诗成务,就是唯诗能够开物成务。诗中有万物,诗中有意景。那么,怎么才能使诗成务呢?要让诗成务则要让诗中有兴、观、群、怨;有言志与美刺;有逆志与知人论世说;有知言养气与神韵说;有风骨与兴趣说;有韵味与寄托说;有意象与境界说等等。
唯诗成务,也要从“几”做起,从“志”做起。人无志不立,鸟无翼不飞。从“志”做起才能从“几”做起。志为梯,诗成务。诗成务才能唯诗成务,这就是唯诗成务的内涵。
—— 引自《绿水源诗话》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