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最美医生”风采②
2018-08-17 10:46:24 来源:阳江日报

杨志芬励志图强钻医术孝义两全见医德杨志芬是阳春市中医医院创伤一科主任,从事骨科临床14年。2004年本科毕业以后,杨志芬来到阳春市中医医院,成为了一名医生。自参加工作以来,他积极上进,通过不断学习和钻研,提升医疗技术,赢得了众多患者的信任。2009年,他到南方医院进修学习关节创伤骨科,一年后回到阳春市中医医院,成功开展了下肢皮瓣修复技术、关节镜技术等,增强了该医院多项技术薄弱环节;2013年,他完成了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在职研究生课程并结业;同年,阳春市中医医院成立骨一科后,他先后到西安红会医院、南...

十大“最美医生”风采②
阳江日报

杨志芬

励志图强钻医术

孝义两全见医德

杨志芬是阳春市中医医院创伤一科主任,从事骨科临床14年。2004年本科毕业以后,杨志芬来到阳春市中医医院,成为了一名医生。自参加工作以来,他积极上进,通过不断学习和钻研,提升医疗技术,赢得了众多患者的信任。

2009年,他到南方医院进修学习关节创伤骨科,一年后回到阳春市中医医院,成功开展了下肢皮瓣修复技术、关节镜技术等,增强了该医院多项技术薄弱环节;2013年,他完成了广州中医药大学中西医在职研究生课程并结业;同年,阳春市中医医院成立骨一科后,他先后到西安红会医院、南医三院、南方医院进行培训,学成归来后,在阳春市率先开展脉管炎糖尿病足保肢治疗手术;2017年,阳春市中医医院成立创伤中心,他便担任创伤中心主任,后到北京积水潭创伤骨科进修学习,指定规范化创伤骨科手术技术流程,规划亚专科发展方向,明显提升区域创伤骨科技术,更好地为广大患者复位。同时,他积极将外出培训学到的新知识及时反馈,举办继续教育及下乡推广,协助科室下级医师共同提高科室整体专业技术。

从工作的第一天开始,杨志芬就要求自己在工作上必须做到认真负责。他将患者视如亲人,在给患者治病时,非常注意与他们进行心灵和思想上的沟通,使患者对自己的疾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消除他们对疾病的恐惧心理,达到医患双方更好地配合,使病人尽快恢复健康。平时不管是否上班,只要有需要,杨志芬总是随叫随到,因此经常累得腰酸腿疼,饭都吃不下,可第二天他却又精神抖擞地投入到繁忙紧张的工作当中。由于工作耐心、细致、主动,杨志芬常常受到患者及同事的好评。近三年来获患者赠送锦旗6幅,感谢信多篇,无数次拒收患者红包或代转交住院费用,实实在在为人民谋健康,提供服务。

随着阳春市中医医院步入快速发展轨道,作为一名优秀的医护人员,杨志芬也担任着临床骨干的工作。平时将绝大部分精力放在工作上的他,在工作之余又能尽全力照顾好家庭,在工作与家庭中巧妙周旋。2015年,杨志芬的父亲不幸脑中风,导致一侧肢体活动不便,住院康复时间断断续续两年左右。父亲生病期间,杨志芬一下班便与妻子轮流照顾病榻上的父亲。“屋漏偏遭连夜雨”,2016年,杨志芬的岳母又患了脑垂体瘤,手术后,杨志芬又要抽时间照顾岳母。那段时间,他每天在医院和家庭之间疲于奔命,焦头烂额。经过精心治疗和照顾,最终两个老人双双康复出院。尽管生活如此不易,杨志芬依旧秉承着良好的习惯和作风,工作十五年来,从未迟到、矿工或早退过。

杨志芬在业务学习上孜孜不倦,潜心学术研究。2012年,他的论文《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分析》获得阳江市科学技术协会学术论文“三等奖”;他撰写发表了9篇学术论文及专著1本、负责科研立项2项;曾任广东省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委员、广东省生物工程与骨组织研究协会委员、阳江市骨科分会常委。作为科室主任,杨志芬更加注重科内人员的发展,2018年,他带领科室获得了广东省年轻科学基金。

陈建英

立足平凡的岗位

敬畏生命之崇高

“健康所系,生命相托,医务工作是神圣的,面对患者,我们要用一流的技术和服务,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才能无愧于患者的信任,才能无愧于这个神圣的职业。”这句话,是阳江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医生陈建英的座右铭;这句话,陈建英在医疗卫生岗位上已经践行了26年。

一个小小的生命降临人间,他的生与死、健康与否,都像一粒种子,种在亲人的心间,也种在妇科医生的心里。20多年来,陈建英以高超的医术和对患者的爱心与责任心,为阳江地区妇女儿童提供了优质的医疗保健服务,成为阳江市妇幼保健院妇产科领军人物。阳江市妇幼保健院妇科工作一年上一个新台阶,2017年8月医院搬迁到新院后,妇科各项业务指标比去年同期上升80%以上,这组数据的变化,陈建英带领的团队功不可没。

1992年,陈建英毕业后分配到阳江市妇幼保健院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2007年被任为妇科主任,2011年11月取得妇产科主任医师职称,2015年1月起任妇产科主任兼妇科主任。目前担任广东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等一批社会职务。

陈建英医德高尚,工作中她常常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处处为病人着想,行廉志洁,担任科室主任后仍坚持在临床医疗一线,受到广大患者及家属的好评。一次,一名妇女因宫外孕被送来医院妇科抢救。患者家境贫困,住院费也交不起,陈建英先帮她先垫付了医疗费用。做完手术后,患者需要有人照顾,陈建英既当医生又当“护工”,帮她打饭、打水,照顾了一个星期,直到患者康复出院。20多年来,她诊治的患者不计其数,有些人见了她直接叫她“恩人”,或送她鲜花和锦旗。陈建英说,每每见到病人转危为安,她心里就特别有成就感和自豪感;看到那些不育不孕妇女经过治疗后怀孕得子,她就会感到伟大与崇高。

20多年工作中,陈建英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对妇产科疑难杂症诊断、治疗有独到见解,熟练掌握妇产科各类手术,尤其擅长妇科恶性肿瘤手术,经阴道系列手术、宫腔镜、腹腔镜等妇科微创手术。自担任科主任以来,她带领医护人员开展危重症抢救三百次(包括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羊水栓塞,妇癌晚期等),手术超1.3万例,带领妇科开展腹腔镜、宫腔镜等微创手术。在她带领下,阳江市妇幼保健院成立宫颈疾病治疗中心,率先在阳江地区开展习惯性流产免疫治疗等创新项目。阳江市妇幼保健院妇科也连续多年被评为医院优秀科室,2012年被评为阳江市重点专科,2016年获得阳江市“巾帼文明岗”称号。陈建英担任妇科主任10年间,妇科医疗事故发生率为0。

陈建英在医学理论创新研究领域也有建树,在国家级、省级医学杂志发表医学论文16篇,《利普刀在宫颈疾病治疗中效果研究》科研成果获阳江市优秀科研成果奖。在科室里,陈建英注重“传帮带”,定期在院内、科内讲课,指导基层医院进行急、危重症抢救。陈建英多次被评为卫生系统及医院优秀医务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2010年被评为阳江市“三八”红旗手,2011年获阳江市卫生系统“首届十佳医师”称号。

林 慧

以己之心度彼之心 恪守救助病患天职

蓬头垢面、衣衫破旧、目光呆滞、喃喃自语……想起精神疾病患者,许多人心中总会自动呈现这样一幅恐怖的景象。他们的精神世界似乎与我们不在同一维度,他们时常被曲解、被孤立,以至于被贴上神秘、怪异甚至是恐怖的标签。精神疾病患者像是被困锁在社会孤岛之上的弱势群体,而在市公共卫生医院精神科主任林慧的眼中,精神疾病患者是需要被我们理解、包容的群体,也是一个经过治疗能够正常回归社会的群体。

林慧是市公共卫生医院精神科主任、主任医师,他已经扎根精神病临床工作30多年,用赤诚之心温暖着每一位患者,将人性化服务、绿色医院等人文关怀理念放在首位,并将之倾注在医疗服务的每一个环节中,得到了病患者和家属的尊重和爱戴。

从医30多年来,林慧收治的患者有近3万人之多,至少有约2万名患者重返社会,回归了正常的生活轨道。“市公共卫生医院有个林主任,治疗精神类疾病绝对信得过。”来自茂名、恩平等地的患者与其家属也慕名而来,近几年,每年由林慧诊治的病人达5000余人次。

在注重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相结合的同时,林慧还注意把自己在学习和实践中的点滴体会写成有价值的学术论文,希望把治疗经验传播给更多人,以科研引领精神科科技进步,让更多的患者有更大的机会重返社会。据统计,林慧以第一作者名义在国内、外省级以上的医学刊物上,发表了关于医院管理、精神病中西医治疗的论文40多篇,其中获奖20多篇,一些论著发表后被反复转载、摘录和引用,学术影响较好。近年主持省市级科研项目,获市科技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2009年6月,市政府决定将原市复退军人医院、市慢病站和市人民医院传染科整合组建为市公共卫生医院。“能见证、参与新医院的建设是一种荣幸,这是医院发展的大事,也是为老百姓服务的大事。”在医院规划建设期间,林慧担任医院筹建组成员,是精神科大楼(宁心楼,建筑面积9000多平方米,目前床位500张)的主要平面设计者,和其他成员一起不管刮风、下雨,总要到工地,查看工程质量、进度、安全,及时提出修改意见,确保了医院如期顺利竣工,也确保了精神科大楼建设的科学性,为精神类疾病患者康复打下了坚实基础。

精神病临床工作是一项危险职业。精神疾病患者被病情所支配,会有匪夷所思、出人意外的破坏、攻击行为。林慧从事精神病临床工作30多年,长期担任科室负责人,带头工作,被精神疾病患者打骂多少次,他自己也数不清了。但林慧却说:“患者太可怜了,服务他们是我的本分,是我的天职!”每当看到一个个精神疾病患者治愈康复与其家属喜悦的笑容,林慧也从中获得了快乐,他常说:“治好一人,就是解放了全家人。”

林慧谈及自己的经历时坦然相告,在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的这些岁月里从未后悔。他说:“生活是平凡的,但我常常被这样的日子感动着,选择这样的职业。一生无悔,一生自豪!”

招健明

以患者满意为标尺

甘于奉献救死扶伤

每个周五的下午,阳江中医医院院副院长、主任中医师、大骨科主任招健明总会在各个科室之间走动,认真督促与检查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及各项指标的落实。

从医28年,招健明早已经将“深入一线”“扎根一线”“为一线服务”深深地刻在了骨子里,在他看来,只有亲自走进一线,耕耘在一线,在离患者最近的地方才能听到医生的声音,才能真正感知患者的声音,为患者提供最贴心的服务。

迎着朝霞而出,披星戴月而归,是招健明日常工作的写照。他经常组织医务人员学习医疗安全法律法规、完善医院医疗纠纷防范预案、加强病历管理、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招健明把医疗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完善医院、科室、质控员三级质控体系,从医院的每一个环节着手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力求为每一位患者提供安全的就医环节。

在招健明从医第三年的时候,他接诊了一名来自江西景德镇的小伙子,这名小伙在阳江一家工厂打工,因摔伤导致股骨干粉碎性骨折。“他的病情当时来说是比较重的,我以为他会去广州做手术,他却跟我说,他相信中医,也相信我。”招健明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仍十分感动,这是他从医以来主刀的第一台手术,因而他记忆深刻。小伙子术后康复情况很好,在康复即将出院时,那天,天下着大雨,小伙子的父亲从景德镇冒雨赶到阳江,送给他一套自制陶瓷碗。尽管碗的制作工艺较粗糙,招健明却把它视为“宝贝”,完好保存至今。得到患者认可的招健明仿佛被上了发条一样,决心要坚守在中医骨科这个岗位上。

这么多年来,招健明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以及科研教学。在日常工作中,他会把自己临床成功和不足的病例,做好记录和总结,分析原因,查找更多更有效的方法。他每年都会带领年轻医生把病人资料进行分类、归纳,把治愈、好转、无效的三类病人进行总结、随访,并把经验做好记录,跟同行以及上级医院的教授进行探讨。这样的记录已超过20本。“随访很重要,我们可以更加了解病人的康复情况。很多技术的效果都是从病人的康复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受我们影响,现在不少科室的医生也对病人做这样的记录和总结。”因了这份心得,也凭着一股韧劲,招健明先后主持及参与的多个科研项目获奖。

见证了市中医医院的发展,骨科也成为市中医医院品牌科室。但招健明不仅仅满足于致力学术传承与中医学术水平的提升,还注重培养年轻医生成为科室骨干,让中医后继有人。据不完全统计,招健明培养下级医生、进修生、实习生200余人,4名中医专业专门人才。

招健明说,无论前路如何,他都会一直身着白衣,面带笑容应对人间各种疾患,虽然会很疲惫,但却充满自豪,因为,做一名医务工作者是他一生无悔的追求与热爱。

■ 文字/高鹏飞 罗学风 ■ 图片/阳江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