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作文评分应保护学生的创造性
2018-08-31 10:20:39 来源:阳江日报

对学生考试作文的评分,历来争论较多,焦点是评卷者甚至制订作文评分标准的专家对学生考试作文中的一些观点并不认可,影响了学生考试作文得分。学生不敢冒作文失分的风险,创造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上海市某年高考语文命题的专家撰文谈命题意图时,对作文题《我的财富》有这样的分析:“什么才是你真正的财富,如何看待这份财富,大有深浅雅俗之分。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某些人被金钱左右,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归根到底,也是一个财富观的问题。从测试的情况也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出学生的不同层次。有的学生认为自己虽然没有什么...

考试作文评分应保护学生的创造性
阳江日报

对学生考试作文的评分,历来争论较多,焦点是评卷者甚至制订作文评分标准的专家对学生考试作文中的一些观点并不认可,影响了学生考试作文得分。学生不敢冒作文失分的风险,创造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

上海市某年高考语文命题的专家撰文谈命题意图时,对作文题《我的财富》有这样的分析:“什么才是你真正的财富,如何看待这份财富,大有深浅雅俗之分。尤其是在当今社会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某些人被金钱左右,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归根到底,也是一个财富观的问题。从测试的情况也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出学生的不同层次。有的学生认为自己虽然没有什么物质财富,但亲情、友情和知识就是自己最可宝贵的财富;有的学生谈到自己的某一积累,如厚厚的剪报簿,就是最好的财富……由此可见,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可以反映出他的人生观世界观,而这也正是素质教育所要达到的终极目标。”由此可见命题者本身的观念有很大的局限性,在他们的分析中隐含着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追求物质财富容易走向拜金主义,追求精神财富才体现较高的思想境界;重视金钱属于俗,重视精神才是雅。命题者的观点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当然我们既要讲物质,也要讲精神,两者要统一起来,不可孤立地看待。重精神轻物质、重义轻利的思想观念,妨碍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和个人的进步也不利。用这种不全面的观点去看待学生的考试作文,必然影响评分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如果一个考生在作文中谈及自己创造物质财富取得成功,很可能被认为文章立意不高而得不到高分。辩证地善待学生考试作文中的观点,就是保护学生的创造性。

如何减少对学生考试作文的“误伤”,对语文教师是一个挑战。有一次报纸上登出了这样一则新闻:甲在媒体上刊登寻人启事,承诺谁找到失踪者则重酬5万元。乙找到了失踪者,向甲索要5万元,甲不给。结果乙为此诉之法律,与甲对簿公堂。某一次考试要求学生就这则新闻写一篇议论文,谈谈自己的看法。几位评卷教师都批评乙找人是为了钱,甚至不惜打官司要钱。结果少数学生因在作文中批评甲不守信用而得了低分。这样评分显然是不准确的。其实,我们这个社会重视弘扬公德,而忽略了对个人诉求的照顾。对做了好事的人,应该给予物质和精神的回报,履行承诺是诚实和有良心的表现。只有让做好事的人有好的回报,社会风气才有良性循环,才能减少“英雄流血又流泪”等痛心现象的发生。在各种观念的碰撞中,语文教师对考试作文评分真要好好掂量呀。欧阳代娜说:“评价能力的形成很大程度要靠学生自我的领悟体会,语文学科的考核试题的答案很多不具有唯一性。”考试作文中的观点,有的也不具有唯一性。因此,语文教师应辩证地看待学生考试作文中的观点,哪怕有些观点离自己头脑中的观点相去甚远。

鄢烈山先生曾拟文批评“选择拼搏、奉献的往往得高分,而儿女情长的却不被人欣赏”的作文评分现象,认为这是一种“高尚”的颠覆。语文教师的一些观念已经令学生的考试作文达到窒息的地步。在考试作文中,我们越来越难以看到那些抒写性情、释放心灵的美文佳作了。顾振彪先生在谈起很多学生在应试作文中的表现时说:“为了得高分,不愿抒发自己的情感,惟恐它不高尚;为了得高分,不愿表露自己的思想,惟恐它肤浅、惟恐它片面;为了得高分,不愿用自己的语言,惟恐它太幼稚、不成熟、不深刻。”这才是语文教育的悲哀。因此,辩证地对待学生考试作文中的观点才是对学生创造性的保护!学生在考试作文中的创新尤其难能可贵,但失分的风险也很大。评卷者不应强求学生考试作文中的观点像真理那样无懈可击。

考试作文评分关系到语文能力的准确评判,对学生的创造性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北师大的桑国元教授说:“要充分发挥评价机制的导向功能,通过变革学业评价体系,将批判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考察作为学业评价中的重要内容。” 语文教师应培养较强的辩证思维能力,不断开阔视野,将批判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考察贯穿于学生考试作文评分的过程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黄天勇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