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流浪”和“浪漫”两词是这样解释的:“流浪”是一种无规则的随意流动,无规则流动的不只是空间位置,还有时间上的随意交替,不只是身体的四海为家,还有思想的漫无边际,以及很多率性而为的事;“浪漫”是超现实的、洒脱的、富于个性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方式所表现的美。
我常常分不清“流浪”和“浪漫”两词的具体含义,以至常常把它们混淆,不只因它们有相同的字眼和完全相同的部首,更因为最能感动我的浪漫故事总是与流浪联系在一起的。小时候看电影《大篷车》,吉卜赛艺人挤在一辆大篷车里,到处流浪,一路颠簸,一路歌舞,歌声是忧伤与快乐交织,舞蹈升腾着火热的激情。是什么使他们忧伤又快乐?是梦中的橄榄树?是心中美丽的姑娘?火热的歌声载着他们美丽的忧伤到处流浪,流出了那么多浪漫故事。那时我不懂什么是浪漫,只觉得他们的行进方式,他们的歌舞很动人。我最初的认识,浪漫与流浪就这样混在一起了。
师范求学时读三毛散文,那个浪迹天涯的姑娘、那些质朴动人的感情、那绝地求美的情怀深深地感动了我,再听《橄榄树》“不要问我从那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那忧伤又凄美的曲调,更是感动得我泪流满面,流浪和浪漫就更顽固地在我心里结合得难舍难分了。
二十多年前的一个早晨,我任教的校园闯进一个流浪的小伙子,是一个独骑走天涯的环保志愿者。他已走遍全国各地,实地采访,搜集资料。他蓬头垢面,已精疲力竭,在学校饭堂吃了早餐,马上就有了奕奕神采。他向校长借用了广播室,磁性的声音立刻响彻校园——他用沉痛的声音给我们讲黄河的改道罗布泊的仙逝;他以深切的同情给我们讲着西北人吃水的艰难;以沉重的心情讲述着沿海城乡严重的环境污染,呼吁我们珍惜水源、保护环境……他讲的故事动人心弦、文采飞扬,他的呼吁感人肺腑。那时学校还没有电脑,不能播放他沿途拍摄的图片,但他绘声绘色的描述和充满感情的声音却深深地感染了校园里每一颗幼小的心灵,激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讲完后,他向我们挥手作别,跨上自行车继续踏上征程。望着他披着霞光渐行渐远的背影,我感到了一种独特的美,我陷入了长久的感动和深深的思索之中。
那时,流浪和浪漫再次纠缠在心里,使我难以区分,我不知道是浪漫使人流浪,还是流浪让人感觉浪漫。但我肯定,决定流浪是否浪漫的决不是饭菜的多少好坏,也不是衣食住行的档次高低,而是心中是否存有一份脱俗的理想,这理想或许是冲破世俗的美丽爱情,或许是一份用毕生去追求的崇高事业,或许是要挣脱束缚了生命的陈规陋俗,或者仅仅是为了寻找梦中的某种情感,便可抛弃别人梦寐以求的一切,背起行囊毫不犹豫地走向远方,把尘世不解的目光抛在身后,把道路的坎坷和生活的艰辛踩在脚下。流浪,流浪,那串串不同凡响的足印就是一首首浪漫的诗。我觉得那个独走天涯的环保志愿者,就是这样的写诗人。
我喜欢那些为理想而流浪的人,他们的流浪才是真正的浪漫!
□ 陈活兰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