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远离了官场和名利场,在心理上难免有些落差。这时,若能进一步淡化名利,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不但对自身的健康有利,而且能为他人和社会继续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但由于每个人对自身的定位不同、心胸宽窄各异等,也就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心态,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老有所为型。他们认为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不是生活的尾声,而是另一种生活的开始。这些人总是积极创造条件寻找生活新乐趣,在享受健康快乐晚年生活的同时,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增长新的本领,适应新的环境,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将富裕的时间和充沛的精力用在为他人和为社会做贡献上。
二是心态平和型。这部分人不管在位时职务高低和退休后的工资多少,都能坦然面对。既不在利益上比高低,也不在任何场合炫耀自己,朴实得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真诚。他们在家偕妻弄孙,享受天伦之乐。在外能和周围的人打成一片,总给人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
三是自我失落型。由于这部分人退休后难以建立起新的人际关系,认为退休以后已是派不上什么用场的“下脚料”了,因此萎靡不振,有一种自我失落感。加上没有任何的爱好,整天把自己封闭在家里,有的甚至向老伴和孩子乱发脾气,不但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而且给家庭带来了不和谐的氛围。
四是高高在上型。少数领导干部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始终放不下曾经所谓的尊严和高贵,整天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不愿与一般人为伍。说话总是忘不了拿腔作调,开口闭口都要突出“我是领导”的意思。他们大事干不了,小事又不干,始终处于假、大、空状态,在让别人感到不舒服的同时,也使自己失去了很多好的信息和知心朋友,自己把自己孤立起来,这种人于己于社会都不利。
五是牢骚满腹型。这部分人心理总是不平衡,消极对待周围的一切,专门描述社会的阴暗面,什么事在他们眼里都看不惯,整天牢骚满腹。如在位时没有得到提升是因为没有碰到好人,自己的退休工资没有别人高,不合理等等,也不管别人有没有时间、愿不愿意听,见面就喋喋不休地讲述着他们眼里的各种不公平和不合理。张炳凤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