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慎光 张河英 图/李代文 李向东

阳江风筝的美术工艺

文/陈慎光 张河英 图/李代文 李向东

2020-03-29 来源:阳江日报

栩栩如生的“阳江龙”风筝

阳江人将风筝称作“纸鹞”,阳江城曾因制作和放飞“纸鹞”的人数众多,被誉为“纸鹞城”。每年的重阳佳节,阳江“纸鹞”漫天飞舞,让人惊叹不已。

1991年,阳江市被授予 “广东省风筝之乡”,1993年又被授予“中国风筝之乡”;2006年,阳江风筝被列入广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名录。

民国时期,阳江儿童在郊外放灵芝风筝。(外国传教人员拍摄)

阳江民间风筝制作及放飞活动早已形成民俗。明代陈震《重九偕游翠岩亭次韵》诗曰:“九日龙山纪胜游,流觞曾逐海云收”(《阳江志》民国14年版)。《阳江志》还记载:“重阳日,结伴携酒选胜登高,士人赋诗,儿童放纸鹞较高下或悬藤工具上,风激之鸣响彻云霄,北山尤盛。”

阳江风筝多以模仿动物、昆虫、植物、花草为主,主要有龙串、软板、硬板、软翅、硬翅、立体和软体等类型。传统的纸鹞有40多种,画面有花草鱼虫、鸟兽动物、神话故事、戏曲小说等图像。常见的有龙、百足、灵芝、崖鹰、双桃、双凤、石榴、百鸟归巢、孔雀开屏、双鱼等。其中较有特色的是“阳江龙”“灵芝”“立体花草鹞”等风筝。

“阳江灵芝”风筝

“灵芝风筝”呈椭圆形,上方是一片白云,配以《白蛇传》中白娘子盗仙草的画面。下方是一只梅花鹿,口含一株灵芝草欢快地疾奔。风筝顶端,用一根薄藤片接在弓架上,在空中迎风“嗡嗡”作响,好像“古筝”弹奏之声,方圆数公里都能听到,是名副其实的“风筝”。1990年4月,阳江“灵芝风筝”被评为“世界风筝十绝”之一。此后六次在全国比赛中荣获冠军,成为中国唯一的“六连冠”风筝。

“灵芝风筝”图案设计精美、内容寓意深刻、颜色搭配艳美,制作者除了要有高超的扎制功夫,还要具备一定的绘画艺术素养。

“阳江龙”属仿生动态类风筝,采用“仿生学”原理,按“百足”类动物的生态设计。放到高空时,从头到身躯、肢爪都十分传神,整个龙身在空中摇头摆尾、栩栩如生,在空中成S形飞行,宛如蛟龙出水、神龙飞天一般。

阳江风筝艺人先后设计出了双龙吐珠、三龙戏珠、金龙吐火、夜光飞龙等。一直以来,“阳江龙”名震四海,获奖无数,被国外数家博物馆收藏。

1988年,阳江师范学生关分亮扎制的“宝鸭穿莲”风筝。

立体风筝《宝鸭穿莲》(局部)

阳江“立体风筝”濒临失传。2016年,年逾94岁的阳江风筝老艺人阮嘉培,被命为广东省非遗项目阳江风筝代表性传承人。他有一个心愿,就是在有生之年,将濒临失传的阳江花草鹞类立体风筝美术工艺抢救出来。

花草鹞类立体风筝中的“花草虫鱼”等不是平面绘画的,而是以立体美术工艺制作的。要将立体扎制的“花草虫鱼”镶嵌到风筝的支架上,使风筝造型美观,并产生良好的放飞效果,这算得上是阳江风筝的“绝艺”。

早在清末或民国初年,立体花草鹞已在阳江流行,新中国成立后也有艺人偶尔放飞,可惜自“文革”之后,已消失了半个世纪之久。

阮师傅生前努力回忆前人制作花草鹞的工艺流程,在自家工作室里搞起攻关试验,倾注心血反复研制了大半年时间。功夫不负有心人,三支传统立体风筝终于由他研制成功!

在阮嘉培生前精心制作的立体风筝中,蝴蝶小猫造型只有半掌大。

阮嘉培生前精心制作立体风筝配件,用火柴杆大小的篾条弯成花瓣造型。

这三支立体风筝都是阳江吉祥风筝,其中一支名为“蝶恋花”纸鹞(硬板类),阮师傅介绍说:蝴蝶是自由、幸福、吉祥、美好的象征,恋花的蝴蝶寓意甜蜜、美满的婚姻爱情,是对至善至美的追求。另一支立体风筝“宝鸭穿莲”纸鹞(硬翅类),寓意莲花出淤泥而不染;宝鸭又称鸳鸯,代表爱情忠贞不渝;因“莲鸭”的谐音为“连甲”,“穿”是“中”的意思,寓读书人赶考连登榜首之意。还有一支“富贵猫蝶”风筝(硬板类),“猫蝶”是“耄耋”的谐音,“耄耋”指八九十岁的老人,“富贵猫蝶”象征富贵长寿……

立体风筝《富贵猫蝶》

阮嘉培老人当年制作的三支立体风筝,参加2016年广东(阳江)国际风筝竞赛后,送给阳江非遗馆永久收藏。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