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禁当众诉苦是对贫困生的应有尊重
2018-11-08 10:01:27 来源:阳江新闻网

严禁让学生当众诉苦、互相比困。

严禁当众诉苦是对贫困生的应有尊重
阳江新闻网

张玉胜

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实现精准资助的前提,是做好学生资助工作的基础。近日,教育部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要确保认定公正,也要尊重和保护学生隐私,严禁让学生当众诉苦、互相比困。(11月7日《法制晚报》)

曾几何时,让贫困生公开陈述理由、由学生集体投票产生,这似乎成为高校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标配”程序,且大有貌似公开透明和发扬民主的公平意味。殊不知这种痛说贫困家史式的诉苦比困,既有伤贫困学生的人格尊严,更涉嫌对其贫困家庭的隐私侵害,且未必就能够体现出公平与正义。六部门发文严禁让学生当众诉苦,显然是对过往机制弊端的务实矫正,彰显出呵护贫困生尊严的制度善意。

正所谓“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每个贫困生都有其难以启齿的家庭不幸与困难窘况,他们固然需要人们在经济上的帮扶资助,但更渴望来自校方、同学及社会各界给予的心灵呵护与精神抚慰。让贫困生在大庭广众面前演讲比“穷”、自揭伤疤,以打“悲情牌”博得选票,“竞争”获得“贫困生”的资格,无异于是在贫困生悲怆的伤口上撒盐,势必对贫困生造成二次伤害。这既有悖助学金传递党和政府关爱的温情暖意,也让甄别遴选贫困生的认定过程显得滑稽失真。

人们诟病诉苦比困,其质疑焦点当集中体现于两个层面。一是有失公允。真实可信、亟待救济的困难家境是认定贫困生的依据,而诉苦演讲则多是敏捷思维和煽情互动的人脉比拼。理论上讲,碰上善于装腔拿势、编造故事和悲悲切切的演讲者,“土豪”也能成“穷酸”;这对于不善言谈或不愿外露的性格内向学生显然难言公平。更何况,聆听诉苦的受众并无清晰可考的评判标准且拥有或取或舍的投票权。

二是有伤尊严。家庭贫困不是孩子们的错,贫困生也有自己的尊严、隐私与权利。他们或许可以将自己的贫困家境书于纸面,却不情愿在大庭广众面前晾晒困苦。尤其是对于父母祖辈皆为农民、清洁工或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上台诉苦更像是自揭“父母无能”或“低人一等”,不厚道显而易见。就法理论,任何人无权要求贫困生必须晾晒自己的家庭窘况。严禁当众诉苦,体现对贫困生隐私权的尊重与保护。

没了贫困生诉苦,“学校认定”的环节就显得责任重大。校方要依据学生个人申请,切实把握指导意见提出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因素,摸实家庭收入、财产、债务等状况,尤其要对其是否属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低保家庭、特困供养学生、孤残学生、烈士子女、家困残疾学生及残疾人子女等特殊情况了如指掌,并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公示接受监督。

学校是教书育人之所,理当把实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认定,视为对学生进行履行教育职能、彰显责任担当、诠释公平正义的现实教育课堂。期待六部门出台的指导意见能够为学校的精准助学指点迷津、保驾护航。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专题推广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