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都要关心爱护医务人员,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

不忘初心踏征程 仁心仁术佑健康
2018-10-10 09:41:20 来源:阳江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对首个“中国医师节”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不断为增进人民健康作出新贡献。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都要关心爱护医务人员,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

为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卫生健康崇高精神,阳江市人民医院表彰了一批优秀医生,授予谢军、陈贵俦等30名医师为第一届阳江市人民医院名医,授予王良妥、姜悦等30名医师为第一届阳江市人民医院杰出青年医学人才,授予傅应昌、陈进等4名医师为第一届阳江市人民医院名中医。本报陆续推出《阳江市人民医院优秀医生风采展》系列报道,展示市人民医院医疗一线优秀医生形象,敬请垂注。

欧家满

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岭南名医。1993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之后一直在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工作。擅长心血管内科危重症救治和一些疑难杂症诊疗,掌握心血管介入,开展了多项新项目,比如先心封堵术,主动脉夹层封堵术,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术,冠脉旋磨术和CRTD安置术等,填补了阳江地区的空白。有省立项2个,市立项5个,发表学术文章11篇。目前是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康复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内科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介入分会委员,广东省外周介入分会委员。

冠心病的致病危险因素

目前医学界认为,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传统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糖尿病及家族史等,其中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血糖和吸烟被认为是最危险的因素,也有人估计冠心病的2/3是这三种因素单一作用或联合作用引起的。近年来,研究的发展提示,也有一些与冠心病相关的新危险因子。

高血压:高血压被认为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较血压正常者明显,且血压水平越高,动脉硬化程度就越重。因此高血压患者发生血管闭塞和破裂比正常血压者早约20年。

高脂血症:高总胆固醇已被证明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在血清总胆固醇较低的东方人群中也是如此。饮食是影响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因素,但是相关性大概20%左右。

吸烟:吸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吸烟引起冠心病死亡率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猝死。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吸烟导致冠心病的危险与吸烟量成正比;吸纸烟比吸其他种类的烟危险性大;年纪愈轻,相对危险度愈高;戒烟可使冠心病的危险降低。

高血糖:糖尿病和糖耐量异常使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加。高血压、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低HDL—C经常共同存在,这些因素均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叶广宁

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心血管导管室主任。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冠心病介入分会委员,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成员,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介入专业委员会委员。1998年于省人民医院心研所进修心导管学, 2002年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进修介入心脏病学及心血管内科。从医20年来,叶广宁个人有2000多例心脏病介入诊疗的手术经验,率先在阳江地区开展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紧急床旁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经桡动脉途径复杂冠脉病变的球囊扩张成形术、支架植入术及开展快速型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显著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治愈率。

急性心梗抢救关键要及时

胸痛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症状,大多为急性起病,患者病情危急,需要紧急医学处理。临床上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有: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急危重症。特别是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冠状动脉一旦血流不通,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经过,心肌也在大片大片地坏死。越早开通堵塞的冠状动脉,越早恢复心肌的血流灌注,就越能大幅改善患者预后,显著降低患者死亡率。所以心内科专业常有这样的说法: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

因为几种最常见的胸痛疾病都非常危重,抢救治疗讲求时效性,治疗的结果与抢救的时间关系极大,所以需要最大限度缩短诊疗时间,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结果。如:一个胸痛病人来院急诊,医生护士会第一时间给予诊疗,建立绿色通道,优先检查治疗。而那些在120急救车上已经诊断为急性心梗的病人,甚至可以绕行急诊室,直接至心脏导管室手术。

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是专门针对这些病人提供快速诊疗通道,采用快速、标准化的诊断方案,对胸痛患者提供更快和更准确的评估和诊疗,显著降低胸痛确诊时间、降低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时间、缩短住院时间,还可以减少再次就诊次数和再住院次数以及不必要的检查费用,以改善患者康复后生活质量和就诊满意度。

林 强

主任医师,市人民医院肛肠科主任。广东省医学会结直肠分会委员、广东省中医药肛肠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结直肠癌分会委员等。擅长结直肠良、恶性肿瘤及各种肛门病诊治,擅长痔微创手术、复杂性肛瘘、传统开腹及腔镜下结直肠癌手术。发表国家级及省级论文多篇,主持市级科研立项3个,其中《PPH应用与研究》荣获得2009年度阳江市科学进步奖三等奖,《手术联合术前、术后放化疗治疗直肠癌 》荣获2017年度阳江市科学进步奖三等奖。

莫把直肠癌当做痔来医

痔与直肠癌的症状十分相似,只凭症状和大便化验,有些还是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需通过直肠指检和肠镜的检查才能诊断。

痔根据部位可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内痔主要是无痛性间歇性的便后出鲜血及痔块的脱出。外痔则是肛门的不适感,易潮湿且不洁,如果在此形成血栓或皮下血肿,那就会有剧痛。

直肠癌早期常常是没有明显症状的,当癌肿破溃或感染后(此时癌肿已长到一定程度),才会出现症状。首先的症状就是大便表面带血及粘液,或者是脓血便,而且大便次数多;当癌肿侵犯肠道造成狭窄,大便会变形、变细,如果进一步发展,会有腹痛、腹胀、消瘦、贫血等症状。但痔却不会。

临床上看过不少病例,来肛肠科看痔,检查后却发现是直肠癌晚期。所以,仅仅依靠便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是不能完全辨清到底是痔还是肠癌的。而且一部分有痔的患者,对于这些症状可能并不在意。因此,如果发现排便习惯突然改变(时间、次数等)、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时,一定要警惕直肠癌的存在。正确对待,早发现、早治疗,是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最佳方法。

黎达锋

主任医师,市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麻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主任、外科第二党支部书记。广东省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教育学会麻醉专业委员会常委、广东省医院协会麻醉科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委等。擅长心血管手术麻醉、危重病人麻醉、小儿麻醉、产科麻醉、无痛分娩、无痛胃肠镜等。带领全科开展了包括复杂心脏、胸科、脑深部肿瘤、新生儿外科、嗜铬细胞瘤等手术的临床麻醉。发表省级以上论文20多篇,完成市级科研立项4项,获市级科技进步奖1项。

全身麻醉不会令人变傻

麻醉医生把患者麻醉仅仅是整个手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整个手术过程都要求麻醉医生时刻守在患者身边,不断调整各种药物的用量和输液的种类和速度,手术结束后帮助患者安全平稳地苏醒。尤其是对于危重症患者或特殊患者,麻醉医生的工作是非常有技术含量的。更关键的是,手术过程中一旦患者出现紧急状况,麻醉医生是在场全体医护人员进行抢救的指挥者和组织者。有一种说法叫做:手术医生治病,麻醉医生保命。因此麻醉医生在手术当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全身麻醉后到底会不会“变傻”?人的大脑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的重要课题,目前的研究结果是“无证据支持全身麻醉会使人变傻”。所以,如果需要接受全麻下手术的话,不必因噎废食担心全身麻醉对大脑产生的影响而延误了手术。

麻醉药能管多长时间?手术做多长时间,我们就麻多长时间。手术结束后时,停止麻醉药的泵注后,一般患者会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内醒来。

病人非常怕疼,可以给他多用点麻药吗?用多少“麻药”是麻醉医生根据每个病人和每种手术的具体情况而制定出来的,如果“麻药”用多了也会产生副作用,甚至危险。对于“比较疼的手术”,麻醉医生往往会询问你是否愿意使用术后镇痛泵缓解术后疼痛。

朱瑞珍

妇产科主任医师,市人民医院产科主任兼妇产科教研室主任,市产科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主任。是广东省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围产医学医师工作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计划生育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继续教育委员会产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从事妇产科工作24年,发表国家级、省级论文共12篇,市级科研立项五项,曾获阳江科学技术奖。擅长不孕不育症的诊治,生殖内分泌的调节,产科危急重症的抢救,难产的处理。

胎动异常是宝宝求救信号

胎动是胎儿在宫内向妈妈诉说的唯一“语言”,宝宝在向母亲表达她(他)在宫内安危的方式是通过“动”。一般情况下,正常的胎动是宝宝在向妈妈报平安,如果发现异常的胎动,那是宝宝发出的求救信号。作为孕妈妈,如何破解腹中宝宝向你传递的密码呢?

通常,正常的胎动每小时应不少于3次,说明胎儿在宫内状况良好;如果12小时内胎动小于20次,则为异常;少于10次则提示胎儿宫内有缺氧现象,存在危险。如果胎动频繁或躁动,也是宝宝在宫内缺氧的表现。胎动明显减少至停止,提示胎儿宫内重度窒息。一般从胎动停止约24小时左右会出现胎儿死亡。胎动减少或停止之前往往是先出现胎动频繁,然后再逐渐出现胎动减少或停止,除胎儿处于睡觉状态、饥饿低血糖、或服用镇静剂会致胎动减少外,常见如下因素致胎动异常:

胎盘功能减退:如胎盘存在大面积或多处梗死灶、严重的钙化灶,羊水过少,胎儿脐带绕颈、缠绕、扭转、打结,致胎儿供血供氧不足。

胎盘缺血:如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栓形成。妊娠合并其它内外科疾病,影响胎儿在宫内状况,致缺氧,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此外,孕妈妈一定要注意胎动的变化,一般情况下,从孕4月余便开始出现明显的胎动。当出现胎动异常,特别是胎动减少或消失,必须尽快找专科医生进一步检查。

唐之雅

肿瘤内科主任医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肿瘤学硕士研究生,市人民医院肿瘤二科副主任。广东省抗癌协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肿瘤内科学分会委员,阳江市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擅长肿瘤综合治疗(包括放疗、化疗、免疫、靶向治疗),在乳腺癌、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淋巴瘤、肉瘤、肺癌和鼻咽癌等有较深的研究和造诣。带领团队创建广东省第一批“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在粤西地区走在前列。完成多项科研立项,发表学术价值较高的国家级学术论文10余篇。

自查和健康筛查可防乳癌

乳腺癌在女性中是排名第一位的恶性肿瘤。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且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台湾增加的速度是每年3.3%,而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上升比例也达到2—3%。我国女性乳腺癌发病高峰年龄为30—49岁。因此,中年女性应警惕乳腺癌。

癌症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对于中年女性, 我们最推荐的方式是进行乳房自查和健康筛查。女性在照镜子或沐浴时,就可以检查自己的乳房有没有局部变形,乳头的方向有没有改变,有没有肿块,是否有乳头出血,乳房皮肤的凹陷,是否出现皮肤增厚,乳头、乳晕的颜色是否发生改变等等。一旦发现有变化,都需要及时就诊。

在健康筛查方面,可以进行没有创伤的超声波检查,尤其是相对年轻的女性,乳腺组织比较致密,可以利用超声波看看有没有肿块,判断乳房肿块的性质。X线设备除了可以发现肿块之外,还可以发现异常的钙化点。非常敏感的核磁共振一般不作为筛查手段,它只适合高危携带突变基因的女性。年轻女性不适合频繁做X线检查,可以利用超声波发现早期病灶。

一旦真的被确诊为乳腺癌,患者也不必过度恐慌,因为现代医疗水平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应对手段,可以通过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等“武器弹药”,来帮患者打赢这场战争。

■ 本报记者/谭兴孚 通讯员/陈进杜 ■摄影/陈 林


展开阅读全文

网友评论

更多>>
点击右上角打开分享到朋友圈或者分享给朋友
知道了